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部落對話

王良卿 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作為一部關注原住民生活的紀錄片,《部落|對話》詩意的、不誇飾的展示了三位主人翁將自己的土地視為安身立命所在的生命歷程。 潘明富(Du-Ya),阿美族,也是本片導演潘志偉的父親。曾到台北當建築工人。現居台東大武,捕魚為生,常捕的是這片海域極為豐產的白帶魚、油帶魚。 杜瓦克.都耀(Duwake-Duyao),噶瑪蘭族。潘明富的小時候同學,一起在台北賣過勞力,蓋過房子。現居花蓮壽豐,致力於傳統藤編魚簍的工藝轉化創作。 田阿成(Lai-Sa-Gai-Nu),泰雅族。曾經在產銷碳纖維球拍傲極一時的光南公司打工五年。現居大安溪畔的苗栗象鼻部落,是當地首位引進甜柿栽植的果農(很多朋友知道,我們吃的甜柿大多就是來自台中、苗栗山區)。 在台灣躋身「亞洲四小龍」的1980年代,三位男性原住民為了生計,都捲入了都市的勞動場域。然而透過本片的鏡頭和敘事,我們約莫可以感受到那些摒除了人情公義的都市政治、資本主義巨靈所形塑的邪趣異境,是如何將一個個位處…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作部落的人

邱韻芳 暨南國際大學 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原住民到祖先留下的山林裡狩獵在現今法律下常被判違法,對此已經有很多相關的討論。然而,部落的婦女一起來照顧部落的孩子、教導他們部落生活的種種也被行政單位認定是違法,必須經過努力的組織、抗爭、修法之後,才終於在現行的幼教體制裡找到一個小小的生存空間。你能夠想像其中的緣由嗎? 《作部落的人》所談的就是「部落托育」這個非常值得關注,卻少為人知的議題。這個素材很容易拍成溫馨小品,然而導演加入了非常重要的制度面探討,同時又保有相當貼近部落生活的情感深度,是部容易獲得共鳴但也能引發反思的紀錄片。 大家可能會疑惑,部落托育不就是照顧孩子嗎?和「作部落的人」有什麼關係?那是因為,這些部落裡的托育班並不像一般幼兒園一樣,把孩子圈在一個「安全」的建築物裡保護著、照顧著,而是讓孩子們常有機會走出教室,穿梭於在地的文化場景裡,在庭院裡親手觸摸剛採下紅藜的濕潤,穿起自己的雨鞋跟著vuvu們一起在田裡翻土、認識作物,文化就這樣跟著陽光、塵土,自然而然地在孩子們身上滋長。…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Lmuhuw言的記憶

邱韻芳 暨南國際大學 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當那布、巴奈和馬躍為著傳統領域的完整性在街頭已持續抗爭了將近兩百天之際,觀看《Lmuhuw言的記憶》這部紀錄片格外令人有感。 這部片主要是敘述阿棟牧師、芭翁兩位泰雅族人,以及漢人學者(也是本片導演)鄭光博所組成的文史工作小組,近十年來走訪各個部落拜訪耆老,採集Lmuhuw的過程。過去泰雅社會沒有文字,對於族群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是用祖先所流傳下來的語言,透過口述或吟唱的方式流傳下來,這就是Lmuhuw。 「你們拿什麼來證明這個傳統領域是你們的?」紀錄片裡芭翁提到,每每和公部門對話時聽到對方如此的質疑,她的心總是激動不已,因為一首首耆老口中的Lmuhuw 吟唱就是泰雅人在這塊土地生活過的最好證據。Lmuhuw的內容主要是部落英勇者對於走過之山林河川的述說,其中吟唱的地名與生態有關,與祖先發生過的事跡有關,保留了泰雅人豐富的文化記憶與地景知識。被訪問的老人家說:「我只能唱到自己的界線,再上去你到上面的部落去問。」於是,泰雅文史小組不辭辛苦地走遍各個部…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航行於沈默之海

洪馨蘭 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如詩般生活,海洋的瑪肯人 請在幕啟之時,閉上一會兒您的雙眼 讓悶滾的海湧聲灌入耳朵 而再次張開眼睛時,那波光瀲灧將引導著 航向那印度洋在太陽升起方向上的安達曼群島 半個時辰猶如夢境拼貼,鐘錶時間暫停 我們也一起在島嶼之間的海上出生與戀愛 瑪肯人(Moken)的詩歌在耳邊輕咬著大洪水的創始傳說 卻又難掩絕望地泣訴著海洋資源的枯竭 他說:海是一切,失去了在海中落錨的生活 瑪肯人還是瑪肯人麼 除非您也是海的子民 否則怎麼能體會那流暢的勇健男身以標槍精準射魚的姿態 如何象徵著生命 象徵著瑪肯人這個稱呼的由來 除非您也曾經歷那難掩且無需遮掩的愛情 否則要如何理解含苞待放的少女觸動少男之情 引發了獨自入林尋木打造家庭茅屋船舟的決心 當屋舟定錨於海中,經歷著風雨和日夜…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西伯利亞列車浮世繪

趙竹成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 人對空間和時間的認知和其生長環境有密切關連。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旅程是快!快!快!車子速度要快!抵達時間要快!上下車要快!然後,一百公尺的路上有三個公車站牌,讓你不必走那麼「遠」,隨時可以搭上想要搭的車。 試看看,搭一次平均時速60-70公里,由莫斯科到海蔘崴的火車,距離九千三百公里,需要穿過七個時區。在日以繼夜,無止盡的叩叩叩~叩叩叩~的聲響中度過七個晝~~~~搖搖晃晃的望著窗外,一望無盡的白色:原野,河川,樺樹,一樣款式的木屋。當夕陽餘暉落在窗邊時,那是夜晚的前奏。突然鑽進窗簾的陽光,預告新的一天開始。但是,只有聽車上的廣播,才能意會到今天是幾號,星期幾。時間與空間在這樣的旅程中變得沒有意義。 同一車廂(wagon)的每一個旅客,無論是同伴或是萍水相逢,無論在哪一站上車哪一站下車,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人生故事。 一列客運列車通常有Lyuks(一車廂18個床位,2個床位一個隔間),Kupe(一車廂36個床位,4個床位一個隔間)及Platz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