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韻芳
暨南國際大學 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當那布、巴奈和馬躍為著傳統領域的完整性在街頭已持續抗爭了將近兩百天之際,觀看《Lmuhuw言的記憶》這部紀錄片格外令人有感。
這部片主要是敘述阿棟牧師、芭翁兩位泰雅族人,以及漢人學者(也是本片導演)鄭光博所組成的文史工作小組,近十年來走訪各個部落拜訪耆老,採集Lmuhuw的過程。過去泰雅社會沒有文字,對於族群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是用祖先所流傳下來的語言,透過口述或吟唱的方式流傳下來,這就是Lmuhuw。
「你們拿什麼來證明這個傳統領域是你們的?」紀錄片裡芭翁提到,每每和公部門對話時聽到對方如此的質疑,她的心總是激動不已,因為一首首耆老口中的Lmuhuw 吟唱就是泰雅人在這塊土地生活過的最好證據。Lmuhuw的內容主要是部落英勇者對於走過之山林河川的述說,其中吟唱的地名與生態有關,與祖先發生過的事跡有關,保留了泰雅人豐富的文化記憶與地景知識。被訪問的老人家說:「我只能唱到自己的界線,再上去你到上面的部落去問。」於是,泰雅文史小組不辭辛苦地走遍各個部落,把Lmuhuw裡的祖先名字以及遷徙地名像拼圖一樣收集起來,這就是真正以泰雅人為主體,由自己述說的遷移史與民族史。
然而,不管是Lmuhuw的採集或是從而延伸的傳統領域調查,都不僅僅是在地圖裡標記下地名而已,更重要的是能唱Lmuhuw的人。面對鏡頭吟唱著Lmuhuw的一個個泰雅耆老,他們的話語、歌聲和身體姿態,是這部片裡最最令人動容的部分,但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後代泰雅語能力的流失,他們幾乎找不到可以對唱的人了。
2012年,Lmuhuw被列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對象,溪口部落的Watan Tanga(林明福)耆老被提報為國寶級藝師,泰雅文史小組裡的關鍵人物阿棟牧師則加入了師徒制傳習計畫,成為Watan Tanga的三位弟子之一。然而,2014年,阿棟牧師突然中風倒下;2016年,被文史小組認為是最強壯的報導人—南澳武塔部落的Hayun耆老突然被宣告得了癌症,國家資源的挹注、泰雅中生代的努力,是否能趕得及讓Lmuhuw仍然存活在泰雅人的吟唱中,而非成為只能在影像紀錄裡、文獻裡搜尋到的珍貴資產?
看著工作小組利用蒐集到的許許多多地名,在google地圖上繪出泰雅人從南投瑞岩部落的Pinsbkan(賓斯布甘)出發,沿著河流遷徙到幾乎整個北部山區的壯闊景象時,我腦海裡浮現出Taya(官大偉)老師文章中一再提及的泰雅人有關河流的深厚知識,非常推薦和這部紀錄片一起「搭配服用」。
我們真的非常需要有更多的人,從更多面向去探討、並深入有關傳統領域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