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05 主題導演

著名的導演David & Judith MacDougall夫婦,於東非洲所拍攝關於婚姻、家的組成與其社會關係建立的精彩作品,以及Judith所拍攝澳洲原住民的影片;John Marshall拍攝喀拉哈里沙漠布希曼人的三部作品。

a1

愛,開玩笑

本片描述 /Gunda的小妻子N!ai與她的舅公/Ti!kay在大樹下一段輕鬆戲謔的調情經過。透過鏡頭,導演帶領我們重新理解男女之間的調侃關係,當中除了夾纏「性意味」的賣弄,更流竄著生理慾望外的相互吸引:虛情假意、不下決斷、隨便、誇大、欺騙,調情關係所逸出的不只是社會性道德的規範,還有現代社會對理性與節制的重視。

a3

喀拉哈里家族:道路盡頭

1978年,在南非實行種族隔離政策30年後,如同大多數 Ju/hoansi人,Toma家族遷移至Tjum!kui地區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貧窮、飢餓及暴力。馬歇爾與Toma家族事隔多年重聚,彼時他們正待重返世居的水源地,開始耕種……

a2

喀拉哈里家族:遙遠的家園

1951年,馬歇爾一家開始記錄Kalahari布希曼人的生活。在Nyae Nyae一地認識Toma Tsamkxao與其Ju/’hoan族人之後,馬歇爾記錄了Toma大家族如何藉著採集灌木食物及狩獵為生。這次相遇也開啟了馬歇爾與Ju/’hoan人之間延續超過半個世紀的拍攝情誼。

a4

爸爸,請你好走

當卡旺佳的先生過世後,她和六個孩子搬離了原先在郊區的家。按照古老傳統,他們要舉行開屋儀式,燒毀橡樹房子以避免與亡靈接觸也讓死者安息。但對居住在現代郊區房子的卡望佳一家,他們得採取折衷方式進行開屋儀式。本片紀錄此開屋儀式的整個過程。

a6

我和我先生的太太們

本片是民族誌經典「圖卡納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探討肯亞圖卡納族(Turkana)一夫多妻制的文化與個體自由及社群生存的議題。透過鏡頭,圖卡納族婦女侃侃而談身處一夫多妻婚姻制中的優缺苦樂。

a5

洛倫的故事

這是民族誌經典「圖卡納三部曲」的首部曲。透過圖卡納族長老洛倫(Lorang)與導演的對話,朋友對他的看法及他與妻兒們的互動片段,我們開始逐漸瞭解洛倫的為人抱負以及他何以擔憂圖卡納族的未來。

異地之家

「追憶賓杜特.達」、「綁架新娘」兩部富含人類學特色和觀點的影片,帶來不同民族看待婚姻與家庭的角度。

b2

綁架新娘

婚姻的結合基礎是什麼?雖已明令為非法,吉爾吉斯的男人仍習慣依循傳統「搶婚」方式,預謀為自己找個老婆。除了哭泣與掙扎,女人的出路是……

b1

追憶賓杜特.達

賓杜特.達的十九位妻子正在準備他的二次葬儀式。身為偉大農夫、神勇獵人、優秀的廚子,賓杜特.達的子嗣演出他的一生,並召喚父親和其他已逝村民一同到來……

家家看

父母離家至國外從事勞動工作的「爸媽不在我身邊」、家庭亂倫事件的「我親愛的孩子」、愛情回憶與現實的「永遠為你」、青少年中途之家「異域幻夢」、猩猩是家庭成員的「黑猩猩的家」、老年生活的「陪我走一段」,以及吳平海的新移民女性家庭「謝婷與她的歌」、「飄洋過海的家」。

d8

飄洋過海的家

一群來自東南亞的新台灣媳婦,成立了南洋台灣姊妹會。儘管姊妹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共同命運卻將彼此緊緊地拉住。她們將在台灣重寫她們的「家」的意義。

d7

謝婷與她的歌

謝婷,大陸梅州的客家人。27歲那年與到大陸相親的美濃人陳先生相識後,不顧家人反對,在一週內就決定嫁來台灣。爾後,便開始了連她自己都想像不到,比大陸原鄉還辛苦的生活。

d6

陪我走一段

這裡是阿姆斯特丹的某戶民宅,圍牆內,居民們相互照料,家人朋友一同為重病患者打造一個安寧的處所,以靜待最後死亡的來臨。

d5

黑猩猩的家

如果黑猩猩登堂入室和我們成為一家人,會發生什麼事?蘿勃塔和菲力普夫婦帶著他們的黑猩猩寶貝-查莉和凱西,讓我們一窺這個奇妙的家庭世界。

d4

異域幻夢

因國內戰亂而遷居德國的第三世界孩童,在孤兒院裡萍水相逢,進而結為好友。這次,他們要合作拍片,自創自演,每個人都得參與其中。交錯的生活與劇情,編織出內心憧憬但也血淚斑斑的夢想。

d3

永遠為你

失去的才是最美?畢生緬懷過往情史的老祖母,晚年突然面對導演孫女契而不捨地追查當年祖父失蹤的真相,她該面對被揭發的殘酷事實,還是繼續堅信自己曾擁有的那份愛情?

d2

我親愛的孩子

挪威,2000年的夏天,三十三歲的希格莉因為殺害親生父親,即將面臨一場長達七年的牢獄之災,她開始訴說自己的心路歷程。從小,父親就一直是她揮之不去的夢魘。當大家視家為溫暖的依歸,她卻一直在家庭價值與自我認同間痛苦掙扎。這是一部關於家庭性暴力受害者如何去面對人生苦痛的故事。

d1

爸媽不在我身邊

以色列籍的導演,除了以鏡頭帶出泰國勞工難得的返家探親之旅,呈現他們沈重的經濟壓力、以及遠距親情的內心衝突,並引導觀眾思考關於階級、性別、國界以及勞動全球化的議題。

家的偶然

因性╱別因素,而產生家庭變化的影片酷兒家庭之代理孕母「父性本能」、「我的美麗與哀愁:巴基斯坦的跨性人」、「少女媽媽」,以及陳俊志的「無偶之家往事之城」、宋明杰的「黑吉米」。

c5

黑吉米

吉米的父親是美國黑人,他單親混血的背景,加上變裝皇后的身份,使得他一直在社會邊緣遊走。本片藉著吉米的生活,展現台灣社會中性別的另類角度與敏感戲謔的種族話題。

c4

無偶之家往事之城

警花在三溫暖釣到了老公,不料他得癌症死了。種生因病過世後,家人約略知道他與怡謀的關係,但並不說破,出殯儀式中怡謀的身份是「義弟」。片中首度初探台灣老年男同志時代的秘密,在歷史的縫隙中,充滿難言之隱,飄盪在記憶之海。

c3

少女媽媽

年輕的女孩,世界尚未在她的心中成形,卻得無預警地面對小生命的誕臨;那個讓她懷孕的男人在哪裡?女孩未來的路該怎麼走?這三位即將為人母的尼加拉瓜青少女的故事,也發生在無數其他少女身上。

c2

我的美麗與哀愁:巴基斯坦的跨性人

在巴基斯坦,一群不願接收社會既定性別角色設定的人離開原生家庭,他/她們互相連結彼此接納、重組跨性團體、自食其力。十七歲的扎娜剛剛離開原生家庭,邁向四處尋覓願意接納她的跨性社群之旅,她能順利找到新的歸屬嗎?

c1

父性本能

馬克與艾瑞克是一對交往十年的「未婚」同志伴侶,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孩。

透過網路他們找到了能託付任務的代理孕母。這對菜鳥雙親在孕育迎接新生命的過程中到底會遇到那些考驗呢?本片挑戰一般人對同性戀父母、代理孕母、女性的權利及家庭的神聖性議題的看法。

原地觀點

描寫因觀光產生影響的「漫遊吳哥窟」、檳榔產業發展故事「來嗑檳榔吧!」、原住民與白人社會衝突記錄的「是誰殺了塔克雅?」、青少年的生活「我是伊奴克人,我還活著」、中國導演周岳軍的「霧谷」,以及哈露谷嘎拉拍攝原住民歌手胡德夫的「Kimbo匆匆」、娃丹&武洛拍攝高砂義勇軍「關懷高砂情」、林為道「祖先的小米」。

e5

Kimbo匆匆

有原住民民謠教父之稱的胡德夫,是民歌運動的先驅,他在台灣民主狂飆的浪潮中,用歌聲唱出原住民不公義的處境。而在如今原運幾近停擺的狀態下,胡德夫又回到了歌唱的位置,並且終於出版了第一張個人音樂專輯:匆匆。

e7

祖先的小米

Baunay Watan和一群泰雅族的夥伴,努力追溯祖先的蹤跡,復振了消失的古老習俗。由於他們的努力,泰雅祖先的小米文化將如石頭一般堅硬且能世代相傳。

e6

關懷高砂情

長期關懷高砂義勇隊的門協朝秀先生,花費一生的積蓄,來關懷台灣高砂義勇隊的餘生者與遺族。今年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關懷高砂之旅。在台灣這樣混亂、對立的政治情緒裡,到底誰能為他們發聲?誰又曾真正關懷過他們?

e8

霧谷

過去,貧困的山裏人見城裏人到來,為了搏那一聲「熱情好客」的稱讚,總是拿出最好的食物供免費吃喝。但現在不同了,他們一見城裏人就想法子要錢,他們覺得付出與勞動都應該是有報酬的。在此背景下,霧谷反映了中國城鄉之間所出現的矛盾與變化。

e4

我是伊奴克人,我還活著

八個魁北克伊奴克族青少年,學著拿起攝影機紀錄他們最後一年的高中生活。在聽著嘻哈音樂及參與傳統狩獵儀式之間,加拿大南北文化的新舊混雜情境表露無遺。伊奴克族的少年人該如何找到自我認同、並勇敢面對生命的挑戰呢?

e3

是誰殺了塔克雅

在澳洲原住民酋長Dhakiyarr因謀殺白人警察受審神秘失蹤後的七十年,他的子孫們知道正義尚未伸張,試圖為先祖洗刷冤屈,挽回被剝奪的榮耀。在兩個家族,兩樣文化與兩種律法之間,白人與原住民該如何面對過去尋求和解?

e2

來嗑檳榔吧

在新幾內亞,許多居民的生活與檳榔密不可分:對許多家庭而言,檳榔就像是「忘憂草」,讓人們暫忘貧憂,而買賣檳榔亦是他們維持家計的收入來源。本片紀錄盧卡斯與其妻蔻莆如何開始經營檳榔買賣生意。

e1

漫遊吳哥窟

在吳哥窟的古蹟中,不同命運的人們,寫下這個交織著苦痛與希望,過去與現在,神性與人性的故事。片中人物不失幽默地表達他們倚賴吳哥窟的文化資產維生,卻也難免對生存有所焦慮。

人權與生活主張

林麗芳拍攝的「心子」(閉幕片)鮮明地表現出小喇嘛的日常生活 、「我們還剩下什麼」呈現了西藏被壓迫的歷史與人民的心情;張文馨「62年與6500哩之間」開幕片),與印度「迢迢和解路」兩部影片,交相呼應了台灣與印度政治紛亂的現況,以及跨性人追求平等生活的「簡單的生活」 。

f5

簡單的生活

為什麼追求簡單的生活會變成一場災難?約那司愛女人,追求陽剛的身體肌肉線條,然而是女非男的性別卻讓約那司在身心兩方面都飽受煎熬。為什麼性別只能有男和女兩種選擇?愛女人與認同男人兩者間可否劃上等號?

f4

心子

喜馬拉雅山上,有位老師喇嘛欽列,帶領著一群正開始探索生命的小喇嘛,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喇嘛。本片真實呈現小喇嘛在寺廟裡的的生活與學習、歡樂與淚水,以及返回家鄉錫金和父母的相聚、離別。

f3

迢迢和解路

本片紀錄了2002年在印度西部Gujarat省因政治和宗教理念相左而引發的大屠殺事件,深入探討仇恨的政治;將之與1930年代德國納粹種族淨化的意識型態相比較,以點出種族仇恨歷史事件重演的盲點,進而申張反仇恨/暴力的理念。

f2

62年與6500哩之間

導演長期居住美國,美國年輕人對政治及社會改革的冷漠,相對於台灣社會對政治活動的狂熱,令她印象深刻。於是她開始紀錄阿媽的故事,向阿媽探詢人生的導引和智慧,希望能從她精彩豐富的百年生命歷程,獲得更多的勇氣與希望。

f1

我們還剩下什麼

從1996到2004年,加拿大籍的藏裔女孩卡桑‧多瑪多次穿越喜馬拉雅群山來到西藏,冒著危險播放一捲錄有達賴喇嘛想要傳達給藏人訊息的錄影帶,並記錄藏人當下的回應感想。這是一部以詩意入鏡,探討家園與流放、宗教與政治,以及人權與希望等議題的精彩好片。

交迭的新舊住民

隨國民黨政府來台而展開新生活的老兵故事…胡台麗「石頭夢」、洪淳修拍攝北投地區農民生活的「城市農民曆」、葉鴻洲記錄沙洲流失與居民生活的「外傘頂洲的故事」 。

g3

外傘頂洲的故事

孤懸在台灣西部海域的外傘頂洲,十餘年來面積嚴重縮減。倚賴沙洲維生的漁民們,在時光的流逝中,面對這座逐漸漂移、形似「家」的沙洲。本片藉由四段與沙洲關係密切的生活故事,娓娓述說外傘頂洲的滄桑變化。

g1

石頭夢

劉必稼是一個從大陸農村隨著蔣介石總統來台灣的軍人。退伍前到台灣東部河川地挑石頭,開闢田地。數十年後,胡台麗在花蓮的一個農莊中發現了他,以及這個由外省老兵與他們來自台灣不同族群的妻子及兒女所組成的新移民聚落。

g2

城市農民曆

來自屏東的阿郎夫婦,在台北關渡平原上耕作。與城市的近距離,帶來了許多衝突:財團購地、廢土傾倒、焚化爐落塵、休閒與農業的抉擇。阿郎除了要應付天災地變,還要面對這些農民曆上沒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