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羅之羽Ciopihay

耆老口述著,「羽冠」,是象徵部落裡最新一批經過考驗,能在部落發生狀況時,願意在第一線守護部落的勇士、成為人的標誌。這是一部講述織羅部落成為Tamdaw-人的故事,然而,時代的變遷底下,成為人的條件不再相同,耆老們看著改變的過往紛紛說著…變了!環境不復存在、青年不復以往、耆老日益凋零 ,孕育族人的土地在殖民的制度烙下了歷史的痕跡和當代的紛爭,影片試著從三代不同的角度闡述當代織羅部落阿美族人的經過、和奮戰的點滴。

 

讀《織羅之羽Ciopihay》的推薦文章

 

10/6  10:00

 

 

創作區域

發行日期(年)

2018

長度

56 分鐘

格式

Digital, 16:9, 顏色

好文推薦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青年,如何「存在」於部落我看《織羅之羽》

部落的事就是年輕人要去關心啊,難道給老人家嗎? 所以我甘願受,我說好,我承擔這個責任。 紀錄片裡,一位從2006年擔任「羽毛階級」級長起就一直在年齡階級裡承擔各種重任的青年,對著鏡頭這樣說。年輕人就是要服務部落、保護部落,這是阿美族文化裡再清楚明白不過的道理,但在部落人口外流的當代社會,卻成了如此艱難且沉重的負荷。 《織羅之羽》是年輕的阿美族導演林光亮回到家鄉織羅部落後,花了四年時間熬出來的作品。這部片的阿美語片名是「Ciopihay」,中文片名中的「羽」指的就是(即「羽毛階級」)頭冠上雄赳赳氣昂昂的鷹羽。當大部分的青年因求學、工作不得不遠離部落,昔日代表部落最閃耀之青年力量的Ciopihay階級要如何去承接、延續這份榮耀? 這是部沉重的紀錄片,也是部充滿希望的紀錄片。一方面,導演透過祭儀內涵的改變以及青年參與的現狀,直指部落文化傳承的危機;但另一方面,他在片中相當細膩地描繪了訓練年齡階級很重要的河祭(Komoris)和年祭(Ilisin)的許多環節(如祭神、迎靈入酒、給祖靈的第一餐等)…

導演

林光亮 Thumbnail

林光亮

中文名字:林光亮(b.1990);族名:Fuday Ciyo,花蓮縣玉里鎮織羅部落,目前為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碩士班研究生。他以影像紀錄原鄉情貌,藉由紀錄片「紀實求真」的特性作為創作思想的傳遞,更以影像具有載寓故事的能動性,寄予文化擴延的影響力,喚起年輕族人對傳統文化的意識與情感。對於快速更迭的現代性,林光亮希冀從中借助現代的力量以留存原住民文化,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