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中場次表

2022年4月1日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73分鐘
放映地點:中興大學 / 人文大樓A712
La vuelta al campo_fotogramas (2)

返鄉

當我們被新自由主義籠罩,生活在滿是貧窮和排斥的社會景況時,《返鄉》嘗試帶領觀眾從土地再分配和糧食生產的角度,重新思考現今人們回歸農村的重要課題。

 

2022年4月6日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78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Photo 2 02

高砂的翅膀

「朋友,請幫我帶一雙翅膀來讓我回家,我的朋友。」

這是阿美族流傳的一首歌,也是讓靈魂乘著翅膀回家的神話。

1943-1945年期間,日軍組織台灣原住民族青年組成高砂義勇隊,前往太平洋戰場作戰。有的人幸運回到台灣,大多數的人則戰死沙場。回來的人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陣亡的高砂義勇隊員靈魂則去了哪裡?

阿美族藝術家希巨.蘇飛與台東地區的高砂義勇隊後代隨著導演回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戰場,製作了一座「高砂的翅膀」紀念碑,祈求那些戰死異域的靈魂能乘著翅膀回到故鄉。

一行人完成任務回到台灣後,希巨.蘇飛的小女兒莫名得了一種怪病,各大醫院皆束手無策,直到一位道士指出希巨.蘇飛身後跟了7-8位著日本軍裝的靈魂…

這些戰死的靈魂們,真的回來了嗎?

 

a60f7575f6-poster

返潮彼時的生與死

海岸地區的阿美族人與海洋的關係非常密切,人與海洋形成一種互相定義的存在。其中,潮間帶更是阿美族人與海洋之間互動的空間,在潮來潮往之間,有一個用中文無法描述的潮水階段,阿美族語稱為masia’c,亦即海水在開始要退潮時,到某個階段,趁滿潮來潮間帶覓食的魚群開始出現慌亂的狀態,而此時也是阿美族人趁機撒網捕魚的好時機。海裡的魚,因為求生來到潮間帶,卻也可能致死;阿美族人來到潮間帶,是個求生的賭注,把滿懷盼望的網撒出去,不是魚死,就是人活。masia’c基本上就是一個交織著各種生命與死亡、機會與運氣、興奮與失落的一個大型海洋賭場,部落位於支配社會的邊陲,與都會之間宛若潮間帶與大海之間的關係,在都會海洋中的族人們,在某個特定季節紛紛湧入部落潮間帶吸取文化養分,時間到了,又紛紛地離去回到都市的海洋。是的,有些年輕人被文化的陷阱困住,留下來了,但是,這些留在潮間帶的年輕人,到底是會活下來?還是會慢慢地死去?

 

2022年4月11日

放映時間:10:10 / 片長:97分鐘
放映地點:靜宜大學 / 任垣樓344
Ophir_-_Still_1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描述了一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住民為了生活、土地和文化,發起一場偉大革命的故事,繼而為開創一個新的國家佈局。一首詩意而戲劇性的頌歌,表達了對自由、文化和主權不可磨滅的渴望;這部電影揭示了二戰以來太平洋地區最強烈的衝突,展現出有形和無形的殖民鏈,以及身心交戰的無限循環。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58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劇照-3

Che’lu

本片以「追溯、找尋」的概念,作為本影片敘事的主軸。Ronald Acfalle造船及計畫航海到台灣的夢想為主線,呈現過去被殖民的南島民族Che’lu (Che’lu查莫落語意為—兄弟之意)透過造船、航海,尋回族群認同。藉此面向去探索我們台灣原住民族自我的定位與認同。

文化追溯復振的行動,對現代原住民族來說,我認為是民族意識覺醒的重要里程,也是對近代主流文化的反思。以Ronald Acfalle為例,他以造船航海的方式,重新界定了他身為一個查莫落人,在極度美式文化影響下的關島,找到屬於他文化裡的靈魂與航路。

本片並非單一呈現出區域性的觀點。雖然本故事一開始的發生地不在台灣,隨著故事主軸的往前移動,故事最後,是由外部的區域走回到了台灣內的原住民族觀點。

2022年4月13日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97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Ophir_-_Still_1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描述了一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住民為了生活、土地和文化,發起一場偉大革命的故事,繼而為開創一個新的國家佈局。一首詩意而戲劇性的頌歌,表達了對自由、文化和主權不可磨滅的渴望;這部電影揭示了二戰以來太平洋地區最強烈的衝突,展現出有形和無形的殖民鏈,以及身心交戰的無限循環。

 

 

 

2022年4月15日

放映時間:19:30 / 片長:88分鐘
放映地點:清水散步
ROHINGYA

漂流:羅興亞故事

台灣首映

2017年開始,超過70萬人次的羅興亞人為避免緬甸所進行的族群壓迫,而逃亡到鄰近的孟加拉尋求庇護。少部分的羅興亞人,例如卡蘭.穆罕默德在危急生命之際,艱苦地為族群處境發聲。

待在庫圖帕隆難民營的這段時間,他們在詩歌與惡夢的交織下徘徊,也在有限的食物與足球遊戲中等待,期盼一個能夠帶領他們脫離困境的契機。…

2022年4月16日

放映時間:14:30 / 片長:58分鐘
放映地點: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 3棟閱讀暨體驗教室
Still Alive 2

Ta`u 存在

島嶼是孕育人的立足之地,海洋是外來者的途徑。故事從西元1622年一艘荷蘭商船闖入臺灣外海的小琉球島嶼開始訴說,揭開荷蘭人對臺灣殖民掠奪的前哨戰。至今仍存在於西部平原的原住民族群部落聯盟猶如當時一般的集結團聚,原住民的歷史不被文字框架,族人用身體書寫著自己的歷史。

人一直存在著,也意味著臺灣歷史重新定義的開端。

 

2022年4月18日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54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TheVillageResists-still1

部落的反抗

隨著2014年巴西世界盃和2016年里約奧運的來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原住民村落正面臨著空前絕後的壓力。由於該村址鄰近這兩項體育賽事的場館,當局政府為進行國際賽事的相關規劃,進而導致當地重要的原住民集會所遭遇拆除的危機,於是,居民們決定起身對抗州政府。

 

 

 

2022年4月20日

放映時間:10:10 / 片長:75分鐘
放映地點:靜宜大學 / 主顧樓108
new pic 18

重金屬搖滾保留地

《重金屬搖滾保留地》以美國西南部原住民納瓦荷人的保留地為背景。來自保留地的青少年對於家園內貧困的生活,和高自殺率的現象感到非常憤慨。在接觸到重金屬音樂後,這群納瓦荷原住民青年成立了一個樂團,並決定用音樂來反擊這個社會。

 

放映時間:13:10 / 片長:88分鐘
放映地點:靜宜大學 / 任垣樓410
ROHINGYA

漂流:羅興亞故事

台灣首映

2017年開始,超過70萬人次的羅興亞人為避免緬甸所進行的族群壓迫,而逃亡到鄰近的孟加拉尋求庇護。少部分的羅興亞人,例如卡蘭.穆罕默德在危急生命之際,艱苦地為族群處境發聲。

待在庫圖帕隆難民營的這段時間,他們在詩歌與惡夢的交織下徘徊,也在有限的食物與足球遊戲中等待,期盼一個能夠帶領他們脫離困境的契機。…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73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La vuelta al campo_fotogramas (2)

返鄉

當我們被新自由主義籠罩,生活在滿是貧窮和排斥的社會景況時,《返鄉》嘗試帶領觀眾從土地再分配和糧食生產的角度,重新思考現今人們回歸農村的重要課題。

 

2022年4月21日

放映時間:10:10 / 片長:54分鐘
放映地點:靜宜大學 / 任垣樓303
TheVillageResists-still1

部落的反抗

隨著2014年巴西世界盃和2016年里約奧運的來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原住民村落正面臨著空前絕後的壓力。由於該村址鄰近這兩項體育賽事的場館,當局政府為進行國際賽事的相關規劃,進而導致當地重要的原住民集會所遭遇拆除的危機,於是,居民們決定起身對抗州政府。

 

 

 

2022年4月22日

放映時間:19:30 / 片長:65分鐘
放映地點:邊譜書店
Photo 2 02

高砂的翅膀

「朋友,請幫我帶一雙翅膀來讓我回家,我的朋友。」

這是阿美族流傳的一首歌,也是讓靈魂乘著翅膀回家的神話。

1943-1945年期間,日軍組織台灣原住民族青年組成高砂義勇隊,前往太平洋戰場作戰。有的人幸運回到台灣,大多數的人則戰死沙場。回來的人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陣亡的高砂義勇隊員靈魂則去了哪裡?

阿美族藝術家希巨.蘇飛與台東地區的高砂義勇隊後代隨著導演回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戰場,製作了一座「高砂的翅膀」紀念碑,祈求那些戰死異域的靈魂能乘著翅膀回到故鄉。

一行人完成任務回到台灣後,希巨.蘇飛的小女兒莫名得了一種怪病,各大醫院皆束手無策,直到一位道士指出希巨.蘇飛身後跟了7-8位著日本軍裝的靈魂…

這些戰死的靈魂們,真的回來了嗎?

 

2022年4月23日

放映時間:19:30 / 片長:75分鐘
放映地點:邊譜書店
SH_press2_tormis

蘇聯嬉皮

西方風靡成千上萬年輕人的嬉皮運動對鐵幕的另一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蘇聯體系內,一群由藝術家,音樂家,怪胎,流浪者和其他長髮輟學生所組成的群體創建了自己的體系,將那些信仰和平,愛與自由的人聚集在一起。

40多年後,一群來自愛沙尼亞的古怪嬉皮前往莫斯科旅行。在那裡,每年6月1日嬉皮們仍聚在一起,緬懷在1971年所發生的悲慘事件;當時數千名嬉皮被蘇聯情報局(KGB)逮補。這趟穿越時空的旅程深入迷幻的地下世界,這些人仍在那裡為自由奮鬥。

 

2022年4月27日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63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4

Mgaluk Dowmung正要連結銅門—銅門家族的故事

在日本殖民時期的1918年,木瓜溪上游山區各家族部落開始遷住到木瓜溪中游河階台地,直到1928年即被稱為銅門部落。部落形成迄今不到百年的時光裡,部落環境隨著社會變遷而轉變,部落裡的耆老也逐漸離開,記憶慢慢的退化,細節也漸漸遺忘,但從何而來的家族脈絡歷史,卻如此的鉅細靡遺。

「要通往傳統的大門已經關閉!」對於自身是太魯閣族的孩子,因為關閉的大門的啟發,開啟了與部落各個支系家族的對話與追尋,透過口述流傳下來的家族故事,透過影像的轉譯把我們聚集在一起,傳統時代已經過去了,現代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我們,但是Gaya核心仍然不變,Mgaluk Dowmung把大家串連在一起,我們這個族群才能被看見。

2022年4月29日

放映時間:19:30 / 片長:65分鐘
放映地點:清水散步
Photo 2 02

高砂的翅膀

「朋友,請幫我帶一雙翅膀來讓我回家,我的朋友。」

這是阿美族流傳的一首歌,也是讓靈魂乘著翅膀回家的神話。

1943-1945年期間,日軍組織台灣原住民族青年組成高砂義勇隊,前往太平洋戰場作戰。有的人幸運回到台灣,大多數的人則戰死沙場。回來的人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陣亡的高砂義勇隊員靈魂則去了哪裡?

阿美族藝術家希巨.蘇飛與台東地區的高砂義勇隊後代隨著導演回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戰場,製作了一座「高砂的翅膀」紀念碑,祈求那些戰死異域的靈魂能乘著翅膀回到故鄉。

一行人完成任務回到台灣後,希巨.蘇飛的小女兒莫名得了一種怪病,各大醫院皆束手無策,直到一位道士指出希巨.蘇飛身後跟了7-8位著日本軍裝的靈魂…

這些戰死的靈魂們,真的回來了嗎?

 

2022年4月30日

放映時間:19:30 / 片長:113分鐘
放映地點:邊譜書店
NoahPiugattuk_Still1

諾亞.皮加圖克的一天

在巴芬島北部的延斯蒙克,諾亞.皮加圖克和他的族人、犬隊還維持著過去祖先遊牧與狩獵的生活方式。然而,他們的生活卻在約翰.甘迺迪就任美國總統後,有了劇烈的改變。1964年開始,一群又一群被稱為「老闆」的白人相繼到達延斯蒙克,並且以工作賺錢為由,送孩子們上學,又將成年人遷移、集中在一處⋯⋯

2022年5月4日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54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become_a_real_human_being02

masan caucau 成為真正的人

「如果非得要透過『學校』這一條必要的路徑, 那我們就去改變它。」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四年級導師楊萍這麼說。

撒舒優・渥巴拉特導演憶兒時在學習過程中,全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教育,彷彿如澳洲「失竊的一代」的學習方式。本片將探討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教育的核心價值,分別從教師、家長、學生三者緊密的關係與結構發展故事,來看見當代的族語復振及民族教育的重要。民族教育不 僅僅是文化扎根,更能建立深厚的族群意識和族群自信,雖然耆老已漸漸凋零,族群文化也隨著時代快速流失,面對重重困境的地磨兒實驗小學,還是很努力在當代教育環境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民族課程。

 

2022年5月6日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97分鐘
放映地點:中興大學 / 人文大樓A712
Ophir_-_Still_1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描述了一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住民為了生活、土地和文化,發起一場偉大革命的故事,繼而為開創一個新的國家佈局。一首詩意而戲劇性的頌歌,表達了對自由、文化和主權不可磨滅的渴望;這部電影揭示了二戰以來太平洋地區最強烈的衝突,展現出有形和無形的殖民鏈,以及身心交戰的無限循環。

 

 

 

放映時間:19:30 / 片長:86分鐘
放映地點:邊譜書店
mi2

穆與消失的世界

台灣首映

穆是在從小就生活在泰緬邊境的少女,在她成為單親媽媽的這段期間,聯合國恰巧在籌備安置泰緬邊境難民營的計劃。為了符合嚴格的審查條件,她決意背離了自己的母親、部落和文化,一心追求自己和孩子的未來。但是落腳美國的她隨即受到挑戰。現實的衝擊讓她不禁懷疑何處是故鄉?…

2022年5月7日

放映時間:14:30 / 片長:58分鐘
放映地點: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 3棟閱讀暨體驗教室
劇照-3

Che’lu

本片以「追溯、找尋」的概念,作為本影片敘事的主軸。Ronald Acfalle造船及計畫航海到台灣的夢想為主線,呈現過去被殖民的南島民族Che’lu (Che’lu查莫落語意為—兄弟之意)透過造船、航海,尋回族群認同。藉此面向去探索我們台灣原住民族自我的定位與認同。

文化追溯復振的行動,對現代原住民族來說,我認為是民族意識覺醒的重要里程,也是對近代主流文化的反思。以Ronald Acfalle為例,他以造船航海的方式,重新界定了他身為一個查莫落人,在極度美式文化影響下的關島,找到屬於他文化裡的靈魂與航路。

本片並非單一呈現出區域性的觀點。雖然本故事一開始的發生地不在台灣,隨著故事主軸的往前移動,故事最後,是由外部的區域走回到了台灣內的原住民族觀點。

2022年5月10日

放映時間:10:00 / 片長:79分鐘
放映地點:中興大學 / 人文大樓A205
林裕祥釘礱齒

礱之旅

「礱」,碾米之器,出現的歷史可上溯至數千年前。

本片從電力普及之前,臺灣最普遍的碾米工具「土礱」出發,一路行過電力通達後誕生的精米所(木造碾米廠),最後抵達由科技和資本堆疊而成的現代碾米廠。

在這趟「礱之旅」中,我們走過六個人物的生命旅程,看到他們的驕傲、困頓、喜悅與哀愁,交織出一幅鮮為人知的,臺灣近百年來碾米產業的發展圖像。

「米」是臺灣的主食,多年來,關於「種米」的影片所在多有,但關於「碾米」的影片卻是鳳毛麟角,彷彿這是個神祕的職業,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地方從事這樣的工作?這些紀錄長期自我們的眼底缺席,而《礱之旅》,正是為了填補這樣的空缺而誕生的紀錄片。

 

 

2022年5月11日

放映時間:10:00 / 片長:54分鐘
放映地點:逢甲大學 / 線上放映與線上映後座談 / https://reurl.cc/41X8YR
become_a_real_human_being02

masan caucau 成為真正的人

「如果非得要透過『學校』這一條必要的路徑, 那我們就去改變它。」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四年級導師楊萍這麼說。

撒舒優・渥巴拉特導演憶兒時在學習過程中,全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教育,彷彿如澳洲「失竊的一代」的學習方式。本片將探討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教育的核心價值,分別從教師、家長、學生三者緊密的關係與結構發展故事,來看見當代的族語復振及民族教育的重要。民族教育不 僅僅是文化扎根,更能建立深厚的族群意識和族群自信,雖然耆老已漸漸凋零,族群文化也隨著時代快速流失,面對重重困境的地磨兒實驗小學,還是很努力在當代教育環境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民族課程。

 

2022年5月12日

放映時間:14:00 / 片長:65分鐘
放映地點:中興大學 / 線上放映 不開放校外人士 / ★映後導演線上座談
Photo 2 02

高砂的翅膀

「朋友,請幫我帶一雙翅膀來讓我回家,我的朋友。」

這是阿美族流傳的一首歌,也是讓靈魂乘著翅膀回家的神話。

1943-1945年期間,日軍組織台灣原住民族青年組成高砂義勇隊,前往太平洋戰場作戰。有的人幸運回到台灣,大多數的人則戰死沙場。回來的人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陣亡的高砂義勇隊員靈魂則去了哪裡?

阿美族藝術家希巨.蘇飛與台東地區的高砂義勇隊後代隨著導演回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戰場,製作了一座「高砂的翅膀」紀念碑,祈求那些戰死異域的靈魂能乘著翅膀回到故鄉。

一行人完成任務回到台灣後,希巨.蘇飛的小女兒莫名得了一種怪病,各大醫院皆束手無策,直到一位道士指出希巨.蘇飛身後跟了7-8位著日本軍裝的靈魂…

這些戰死的靈魂們,真的回來了嗎?

 

2022年5月13日

放映時間:19:30 / 片長:63分鐘
放映地點:清水散步
4

Mgaluk Dowmung正要連結銅門—銅門家族的故事

在日本殖民時期的1918年,木瓜溪上游山區各家族部落開始遷住到木瓜溪中游河階台地,直到1928年即被稱為銅門部落。部落形成迄今不到百年的時光裡,部落環境隨著社會變遷而轉變,部落裡的耆老也逐漸離開,記憶慢慢的退化,細節也漸漸遺忘,但從何而來的家族脈絡歷史,卻如此的鉅細靡遺。

「要通往傳統的大門已經關閉!」對於自身是太魯閣族的孩子,因為關閉的大門的啟發,開啟了與部落各個支系家族的對話與追尋,透過口述流傳下來的家族故事,透過影像的轉譯把我們聚集在一起,傳統時代已經過去了,現代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我們,但是Gaya核心仍然不變,Mgaluk Dowmung把大家串連在一起,我們這個族群才能被看見。

放映時間:19:30 / 片長:73分鐘
放映地點:邊譜書店
La vuelta al campo_fotogramas (2)

返鄉

當我們被新自由主義籠罩,生活在滿是貧窮和排斥的社會景況時,《返鄉》嘗試帶領觀眾從土地再分配和糧食生產的角度,重新思考現今人們回歸農村的重要課題。

 

2022年5月14日

放映時間:14:30 / 片長:88分鐘
放映地點:邊譜書店
ROHINGYA

漂流:羅興亞故事

台灣首映

2017年開始,超過70萬人次的羅興亞人為避免緬甸所進行的族群壓迫,而逃亡到鄰近的孟加拉尋求庇護。少部分的羅興亞人,例如卡蘭.穆罕默德在危急生命之際,艱苦地為族群處境發聲。

待在庫圖帕隆難民營的這段時間,他們在詩歌與惡夢的交織下徘徊,也在有限的食物與足球遊戲中等待,期盼一個能夠帶領他們脫離困境的契機。…

2022年5月16日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58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Still Alive 2

Ta`u 存在

島嶼是孕育人的立足之地,海洋是外來者的途徑。故事從西元1622年一艘荷蘭商船闖入臺灣外海的小琉球島嶼開始訴說,揭開荷蘭人對臺灣殖民掠奪的前哨戰。至今仍存在於西部平原的原住民族群部落聯盟猶如當時一般的集結團聚,原住民的歷史不被文字框架,族人用身體書寫著自己的歷史。

人一直存在著,也意味著臺灣歷史重新定義的開端。

 

2022年5月18日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112分鐘
放映地點:中興大學 / 線上放映 不開放校外人士
Still Alive 2

Ta`u 存在

島嶼是孕育人的立足之地,海洋是外來者的途徑。故事從西元1622年一艘荷蘭商船闖入臺灣外海的小琉球島嶼開始訴說,揭開荷蘭人對臺灣殖民掠奪的前哨戰。至今仍存在於西部平原的原住民族群部落聯盟猶如當時一般的集結團聚,原住民的歷史不被文字框架,族人用身體書寫著自己的歷史。

人一直存在著,也意味著臺灣歷史重新定義的開端。

 

TheVillageResists-still1

部落的反抗

隨著2014年巴西世界盃和2016年里約奧運的來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原住民村落正面臨著空前絕後的壓力。由於該村址鄰近這兩項體育賽事的場館,當局政府為進行國際賽事的相關規劃,進而導致當地重要的原住民集會所遭遇拆除的危機,於是,居民們決定起身對抗州政府。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79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林裕祥釘礱齒

礱之旅

「礱」,碾米之器,出現的歷史可上溯至數千年前。

本片從電力普及之前,臺灣最普遍的碾米工具「土礱」出發,一路行過電力通達後誕生的精米所(木造碾米廠),最後抵達由科技和資本堆疊而成的現代碾米廠。

在這趟「礱之旅」中,我們走過六個人物的生命旅程,看到他們的驕傲、困頓、喜悅與哀愁,交織出一幅鮮為人知的,臺灣近百年來碾米產業的發展圖像。

「米」是臺灣的主食,多年來,關於「種米」的影片所在多有,但關於「碾米」的影片卻是鳳毛麟角,彷彿這是個神祕的職業,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地方從事這樣的工作?這些紀錄長期自我們的眼底缺席,而《礱之旅》,正是為了填補這樣的空缺而誕生的紀錄片。

 

 

2022年5月20日

放映時間:19:30 / 片長:54分鐘
放映地點:邊譜書店
TheVillageResists-still1

部落的反抗

隨著2014年巴西世界盃和2016年里約奧運的來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原住民村落正面臨著空前絕後的壓力。由於該村址鄰近這兩項體育賽事的場館,當局政府為進行國際賽事的相關規劃,進而導致當地重要的原住民集會所遭遇拆除的危機,於是,居民們決定起身對抗州政府。

 

 

 

2022年5月21日

放映時間:14:30 / 片長:97分鐘
放映地點:邊譜書店
Ophir_-_Still_1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描述了一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住民為了生活、土地和文化,發起一場偉大革命的故事,繼而為開創一個新的國家佈局。一首詩意而戲劇性的頌歌,表達了對自由、文化和主權不可磨滅的渴望;這部電影揭示了二戰以來太平洋地區最強烈的衝突,展現出有形和無形的殖民鏈,以及身心交戰的無限循環。

 

 

 

2022年5月23日

放映時間:13:10 / 片長:88分鐘
放映地點:中興大學 / 線上放映 不開放校外人士
ROHINGYA

漂流:羅興亞故事

台灣首映

2017年開始,超過70萬人次的羅興亞人為避免緬甸所進行的族群壓迫,而逃亡到鄰近的孟加拉尋求庇護。少部分的羅興亞人,例如卡蘭.穆罕默德在危急生命之際,艱苦地為族群處境發聲。

待在庫圖帕隆難民營的這段時間,他們在詩歌與惡夢的交織下徘徊,也在有限的食物與足球遊戲中等待,期盼一個能夠帶領他們脫離困境的契機。…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75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SH_press2_tormis

蘇聯嬉皮

西方風靡成千上萬年輕人的嬉皮運動對鐵幕的另一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蘇聯體系內,一群由藝術家,音樂家,怪胎,流浪者和其他長髮輟學生所組成的群體創建了自己的體系,將那些信仰和平,愛與自由的人聚集在一起。

40多年後,一群來自愛沙尼亞的古怪嬉皮前往莫斯科旅行。在那裡,每年6月1日嬉皮們仍聚在一起,緬懷在1971年所發生的悲慘事件;當時數千名嬉皮被蘇聯情報局(KGB)逮補。這趟穿越時空的旅程深入迷幻的地下世界,這些人仍在那裡為自由奮鬥。

 

2022年5月25日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88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ROHINGYA

漂流:羅興亞故事

台灣首映

2017年開始,超過70萬人次的羅興亞人為避免緬甸所進行的族群壓迫,而逃亡到鄰近的孟加拉尋求庇護。少部分的羅興亞人,例如卡蘭.穆罕默德在危急生命之際,艱苦地為族群處境發聲。

待在庫圖帕隆難民營的這段時間,他們在詩歌與惡夢的交織下徘徊,也在有限的食物與足球遊戲中等待,期盼一個能夠帶領他們脫離困境的契機。…

2022年5月26日

放映時間:14:00 / 片長:65分鐘
放映地點:東海大學 / 線上放映 不開放校外人士
Photo 2 02

高砂的翅膀

「朋友,請幫我帶一雙翅膀來讓我回家,我的朋友。」

這是阿美族流傳的一首歌,也是讓靈魂乘著翅膀回家的神話。

1943-1945年期間,日軍組織台灣原住民族青年組成高砂義勇隊,前往太平洋戰場作戰。有的人幸運回到台灣,大多數的人則戰死沙場。回來的人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陣亡的高砂義勇隊員靈魂則去了哪裡?

阿美族藝術家希巨.蘇飛與台東地區的高砂義勇隊後代隨著導演回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戰場,製作了一座「高砂的翅膀」紀念碑,祈求那些戰死異域的靈魂能乘著翅膀回到故鄉。

一行人完成任務回到台灣後,希巨.蘇飛的小女兒莫名得了一種怪病,各大醫院皆束手無策,直到一位道士指出希巨.蘇飛身後跟了7-8位著日本軍裝的靈魂…

這些戰死的靈魂們,真的回來了嗎?

 

2022年5月27日

放映時間:19:30 / 片長:97分鐘
放映地點:清水散步
Ophir_-_Still_1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

《我們的島叫奧菲爾》描述了一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住民為了生活、土地和文化,發起一場偉大革命的故事,繼而為開創一個新的國家佈局。一首詩意而戲劇性的頌歌,表達了對自由、文化和主權不可磨滅的渴望;這部電影揭示了二戰以來太平洋地區最強烈的衝突,展現出有形和無形的殖民鏈,以及身心交戰的無限循環。

 

 

 

2022年5月28日

放映時間:14:00 / 片長:79分鐘
放映地點: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 3棟閱讀暨體驗教室
林裕祥釘礱齒

礱之旅

「礱」,碾米之器,出現的歷史可上溯至數千年前。

本片從電力普及之前,臺灣最普遍的碾米工具「土礱」出發,一路行過電力通達後誕生的精米所(木造碾米廠),最後抵達由科技和資本堆疊而成的現代碾米廠。

在這趟「礱之旅」中,我們走過六個人物的生命旅程,看到他們的驕傲、困頓、喜悅與哀愁,交織出一幅鮮為人知的,臺灣近百年來碾米產業的發展圖像。

「米」是臺灣的主食,多年來,關於「種米」的影片所在多有,但關於「碾米」的影片卻是鳳毛麟角,彷彿這是個神祕的職業,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地方從事這樣的工作?這些紀錄長期自我們的眼底缺席,而《礱之旅》,正是為了填補這樣的空缺而誕生的紀錄片。

 

 

放映時間:19:30 / 片長:75分鐘
放映地點:邊譜書店
new pic 18

重金屬搖滾保留地

《重金屬搖滾保留地》以美國西南部原住民納瓦荷人的保留地為背景。來自保留地的青少年對於家園內貧困的生活,和高自殺率的現象感到非常憤慨。在接觸到重金屬音樂後,這群納瓦荷原住民青年成立了一個樂團,並決定用音樂來反擊這個社會。

 

2022年6月1日

放映時間:18:30 / 片長:86分鐘
放映地點:臺中一中 / 歷史專科教室 / ★映後座談(暫時不開放校外人士)
mi2

穆與消失的世界

台灣首映

穆是在從小就生活在泰緬邊境的少女,在她成為單親媽媽的這段期間,聯合國恰巧在籌備安置泰緬邊境難民營的計劃。為了符合嚴格的審查條件,她決意背離了自己的母親、部落和文化,一心追求自己和孩子的未來。但是落腳美國的她隨即受到挑戰。現實的衝擊讓她不禁懷疑何處是故鄉?…

2022年6月18日

放映時間:10:00 / 片長:79分鐘
放映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生命科學廳多用途劇場 / ★映後座談
林裕祥釘礱齒

礱之旅

「礱」,碾米之器,出現的歷史可上溯至數千年前。

本片從電力普及之前,臺灣最普遍的碾米工具「土礱」出發,一路行過電力通達後誕生的精米所(木造碾米廠),最後抵達由科技和資本堆疊而成的現代碾米廠。

在這趟「礱之旅」中,我們走過六個人物的生命旅程,看到他們的驕傲、困頓、喜悅與哀愁,交織出一幅鮮為人知的,臺灣近百年來碾米產業的發展圖像。

「米」是臺灣的主食,多年來,關於「種米」的影片所在多有,但關於「碾米」的影片卻是鳳毛麟角,彷彿這是個神祕的職業,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地方從事這樣的工作?這些紀錄長期自我們的眼底缺席,而《礱之旅》,正是為了填補這樣的空缺而誕生的紀錄片。

 

 

放映時間:14:00 / 片長:73分鐘
放映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生命科學廳多用途劇場 / ★映後座談
La vuelta al campo_fotogramas (2)

返鄉

當我們被新自由主義籠罩,生活在滿是貧窮和排斥的社會景況時,《返鄉》嘗試帶領觀眾從土地再分配和糧食生產的角度,重新思考現今人們回歸農村的重要課題。

 

2022年6月19日

放映時間:10:00 / 片長:86分鐘
放映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生命科學廳多用途劇場 / ★映後座談
mi2

穆與消失的世界

台灣首映

穆是在從小就生活在泰緬邊境的少女,在她成為單親媽媽的這段期間,聯合國恰巧在籌備安置泰緬邊境難民營的計劃。為了符合嚴格的審查條件,她決意背離了自己的母親、部落和文化,一心追求自己和孩子的未來。但是落腳美國的她隨即受到挑戰。現實的衝擊讓她不禁懷疑何處是故鄉?…

放映時間:14:00 / 片長:112分鐘
放映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生命科學廳多用途劇場 / ★映後座談
劇照-3

Che’lu

本片以「追溯、找尋」的概念,作為本影片敘事的主軸。Ronald Acfalle造船及計畫航海到台灣的夢想為主線,呈現過去被殖民的南島民族Che’lu (Che’lu查莫落語意為—兄弟之意)透過造船、航海,尋回族群認同。藉此面向去探索我們台灣原住民族自我的定位與認同。

文化追溯復振的行動,對現代原住民族來說,我認為是民族意識覺醒的重要里程,也是對近代主流文化的反思。以Ronald Acfalle為例,他以造船航海的方式,重新界定了他身為一個查莫落人,在極度美式文化影響下的關島,找到屬於他文化裡的靈魂與航路。

本片並非單一呈現出區域性的觀點。雖然本故事一開始的發生地不在台灣,隨著故事主軸的往前移動,故事最後,是由外部的區域走回到了台灣內的原住民族觀點。

become_a_real_human_being02

masan caucau 成為真正的人

「如果非得要透過『學校』這一條必要的路徑, 那我們就去改變它。」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四年級導師楊萍這麼說。

撒舒優・渥巴拉特導演憶兒時在學習過程中,全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教育,彷彿如澳洲「失竊的一代」的學習方式。本片將探討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教育的核心價值,分別從教師、家長、學生三者緊密的關係與結構發展故事,來看見當代的族語復振及民族教育的重要。民族教育不 僅僅是文化扎根,更能建立深厚的族群意識和族群自信,雖然耆老已漸漸凋零,族群文化也隨著時代快速流失,面對重重困境的地磨兒實驗小學,還是很努力在當代教育環境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民族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