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藥包
源自日本江戶時代元祿三年,「先用後利」即先使用後付費的方式,所發展出來的寄藥包的行業,在日治時代的台灣,由於鄉下醫療資源匱乏,交通不便,每戶人家的牆上幾乎都掛了一個放置家庭常用藥的「藥包仔」,這種藥品通路體系隨著藥房林立、勞保、健保制度實施,寄藥包已漸漸成為全民的記憶。家中老大因曾從事藥廠工作,認為寄藥包是不錯的行業,所以自行前往雲林開發,張慶隆先生從初中畢業後就放棄升學,也陸續加入寄藥包的行列中…。
小時候總喜愛拿畫筆,畫風景給自己欣賞,1979年入電信局後一直從事技術性的工作,與影像漸行漸遠,本以為今生與影像創作無緣,但隨著2002年公司跨入多媒體 (MOD) 的領域,2005年因緣際會之下加入MOD 拍攝小組,手中多了一台攝影機,終於有機會將心中的影像,呈現給其他人共賞,也讓我一歩歩領略如何去記錄人生意義的重大里程碑,2008年第一部紀錄片《河內.雲林.胡志明》有幸入圍第31屆金穗獎最佳紀錄片。
源自日本江戶時代元祿三年,「先用後利」即先使用後付費的方式,所發展出來的寄藥包的行業,在日治時代的台灣,由於鄉下醫療資源匱乏,交通不便,每戶人家的牆上幾乎都掛了一個放置家庭常用藥的「藥包仔」,這種藥品通路體系隨著藥房林立、勞保、健保制度實施,寄藥包已漸漸成為全民的記憶。家中老大因曾從事藥廠工作,認為寄藥包是不錯的行業,所以自行前往雲林開發,張慶隆先生從初中畢業後就放棄升學,也陸續加入寄藥包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