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屏東場次表

2024年4月13日

放映時間:14:00 / 片長:86分鐘
放映地點:職人町 / ★映後座談
劇照1

愛戀排灣笛

台灣南部的排灣族有相當豐富而多樣的鼻笛與口笛吹奏傳統。本片透過四位與排灣笛結下不解之緣的代表性人物,在優美哀淒的笛聲所伴隨的日常生活中呈現出排灣文化中最深沈的情感與美感經驗。年長者津津有味地談論著難忘的青春戀情,有喜悅,也有階級社會造成的悲情。雙管鼻笛聲模仿百步蛇的叫聲,哭訴著個人與族群哀傷的命運;單管與雙管口笛也傾吐著對舊居土地與優美傳統的思戀。排灣族創始傳說中的百步蛇、太陽、陶壺、熊鷹在影片中與笛聲結合,成為排灣族愛戀與哀思之情的象徵。

 

2024年4月22日

放映時間:14:00 / 片長:78分鐘
放映地點:屏東大學 / 屏商校區國際會議廳
夢洄劇照01_結果

夢洄

儘管處在基督宗教昌盛與醫學發達的年代,對原住民族來說,傳統信仰始終是被需要的。想要知道往生者的心願,只能透過巫醫的占卜與儀式來得到解答。在當代,這些傳達祖靈意志的人,數量日漸稀少,但他們仍舊堅守岡位,希望能夠建立橋樑;但不論是尋求儀式的患者,還是巫醫本身,在儀式後仍有各自的問題要面對。

 

2024年4月25日

放映時間:14:00 / 片長:55分鐘
放映地點:屏東大學 / 屏商校區國際會議廳
Healer stones of Kapaemahu poster concept horizontal arrival over stones

卡佩瑪胡:治療石的故事

在威基基(Waikīkī)有四座巨石矗立著,目的是向幾位醫者致敬,他們在數百年前將醫術從大溪地傳授至夏威夷。當地人以一塊銘牌紀念醫者的貢獻,卻沒有提到醫者是瑪胡人(mahu) – 也就是擁有跨性別特質的人。本片講述這幾位醫者的故事,並探索殖民主義席捲太平洋地區後,瑪胡人所受到的影響。

 

2024年4月27日

放映時間:19:00 / 片長:53分鐘
放映地點:職人町 / ★映後座談
徐木珍劇照KSC_1514演奏二弦 與田文光 張德祥

客家說唱一甲子 徐木珍

客家山歌是農業時代客家民族表達情意或講述歷史的傳統媒介,往昔「我口唱我心」的即興唱詞,被稱為「隨口來」。

1944年生於新竹芎林鄉間的徐木珍,因為眼盲,自幼即擅長以山歌二弦往來唱和,成為名聞全台的客家山歌即興大師。

在今日客家山歌逐漸表演化以及母語流失的趨勢下,山歌失去即興交流功能,徐木珍的「隨口來」愈形孤獨及珍貴,他在2020年底去世,本片記錄其一生行跡。

 

2024年5月4日

放映時間:14:00 / 片長:83分鐘
放映地點:職人町 / ★映後座談
e73029b354-poster

離散藍調:希臘Rembetika

「Rembetika」是一種在流亡和街頭誕生的音樂,起源於 20 世紀初的大量人口遷移。導演瑪麗.祖爾納齊追溯了她的祖先從土耳其遷徙到澳洲雪梨的過程,然而在這過程當中,她不僅發掘家族軼事,更因此得知音樂是如何在過去的艱困環境中作為寄託,成為人們的精神支柱。《離散藍調:希臘Rembetika》講述了一段關於音樂和移民所不為人知的精彩歷史故事。

 

2024年5月25日

放映時間:14:00 / 片長:56分鐘
放映地點:職人町 / ★映後座談
58ba2f5c47cacbbafd3377c967db72d5

我念的原住民專班

2003年起教育部鼓勵各大專校院設立「原住民專班」,但定位上不是一般科系,也沒有一般科系至少有七名的專任師資,有些原專班甚至一名專任師資都沒有,資源的缺乏與不友善的制度之下,難以建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高等教育。紀錄片裡可以看見tjuku老師很努力的在爭取各項資源,用心的去發展原專班應有的課程內容,希望培育出熟悉傳統文化並結合專業學科,從原住民觀點來為原住民社會服務的人才。而學生Taba、Azima、Kaynga雖然在都市長大,但他們很積極的透過課程與實踐找回與山林之間的關係,最後能獨單一面走入山林,將傳統陷阱的知識於畢業展來分享,那種族群自信的表現可期待原專班未來的各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