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湛藍無垠的海洋

喇外的父親自喇外還未達學齡便上船擔任船員的工作,喇外從此只能每隔一、兩年隨母親自台東搭公路局金馬號到高雄港探望父親。這是阿美族人在40年代至60年代共同的命運。2013年4月,喇外帶著攝影機,藉紀錄6個阿美族船員的機會,自南太平洋一個美屬島嶼-波納貝,登上了來自台灣的海滿號遠洋漁船,随船出海拍攝圍網作業過程。為期二十幾天海上的拍攝工作,深刻體會了船員緊繃艱辛的工作與生活。到底,父親二十幾年的船員生涯,又是怎麼熬過來的?而隨導演上船拍攝的唯一伙伴,正是擔任攝影的兒子-馬耀喇外。

古諾楓之歌

古諾楓是古風部落舊名,布農語的意思是「遍生茵蔯蒿」的地方。卓楓國小的孩子們出生在這裡、在這裡讀書成長。部落規模不大,所以他們彼此親如家人;因為歌聲,所以他們四處比賽、表演,全國皆聞;全校只有 23人,所以他們始終面臨著廢/併校的焦慮。這是一個關於(多種意義下的)偏鄉,的故事。以三個學生(家庭)為主要拍攝對象,從他們的生活、眼中和話語來串起卓楓國小與古風部落的現況和故事;關於布農族、關於部落遠景、關於大家對教育的想像、關於孩子們的歌聲,關於幸福。 即使,發生在學校周圍的事情一場又一場、人們來來去去、節慶過了又來,時序走過了冬天春天,校園裡的老楓樹度再次茂密,孩子們將在夏天畢業。唱歌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一件不只是比賽的事。他們在走路的時候唱歌、在排隊的時候唱歌、在山上和家裡,他們無時無刻的在這裡和那裡,都大聲唱歌。歌繼續唱過了一首又一首,卓楓仍然在這裡。幸福其實就在這裡。

餘生─賽德克‧巴萊

悲傷了很久很久,淚水流得很長很長,長到匯聚成一股「清流」,蜿蜒圍繞,保護著河流中央的「川中島」。那裡休憩許多疲憊的靈魂,等待著傷口癒合的一天,踩著輕步,銀鈴般歌唱, 在青山微風裡。八十年後,曾參與霧社事件的遺族踏回了過去祖先奔跑的土地,在那,高山綿延,水鹿追逐,遙遠、神祕的深處,Pusu Qhuni仍矗立著。傳說裡,Pusu Qhuni是具半石半木、高聳入雲的巨巖,是賽德克族起源之處。當悲傷走至最底,挖開潰爛的傷疤,以淚水清洗。傷口癒合後,留下了疤痕,但也留下了原諒。八十年的故事很長,願意開口娓娓述說的歷程也很長。當故事的面紗終於被揭開,被流傳,今日也得以逐一拜訪「餘生」遺族,傾聽他們的故事;也得以前往幽遠高山之中, 尚饗發源地,Pusu Qhuni。

海有多深

本片是導演湯湘竹對他的達悟人朋友「馬目諾」一段生命歷程的記錄,透過對生活、工作上的自省與馬目諾重生歷程的處境,互動的過程表達出相互間的生命關照。湯湘竹對馬目諾,兩個不同文化背景卻對海洋有著豐厚感情的人,藉著攝影機的追索,可以看到馬目諾身為達悟人的處境,以及湯湘竹對生命源頭的探索,也藉此傳遞人與大自然環境相依相存的關係。

Lmuhuw言的記憶

《Lmuhuw言的記憶》紀錄片計畫是藉由一群泰雅族的文化工作者,以族群歷史與文化的紀錄保存工作為己任,走訪不同部落、拜訪耆老,循著泰雅族最重要的Lmuhuw的探索,包含吟唱內容的交織與對唱,整理泰雅遷徙的路徑與地名,以及古訓中語彙的豐富與其藝術性,透過影像拍攝呈現泰雅祖先一路走來所交代後代子孫的話語。

讀《Lmuhuw言的記憶》的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