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ba2f5c47cacbbafd3377c967db72d5

我念的原住民專班

2003年起教育部鼓勵各大專校院設立「原住民專班」,但定位上不是一般科系,也沒有一般科系至少有七名的專任師資,有些原專班甚至一名專任師資都沒有,資源的缺乏與不友善的制度之下,難以建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高等教育。紀錄片裡可以看見tjuku老師很努力的在爭取各項資源,用心的去發展原專班應有的課程內容,希望培育出熟悉傳統文化並結合專業學科,從原住民觀點來為原住民社會服務的人才。而學生Taba、Azima、Kaynga雖然在都市長大,但他們很積極的透過課程與實踐找回與山林之間的關係,最後能獨單一面走入山林,將傳統陷阱的知識於畢業展來分享,那種族群自信的表現可期待原專班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become_a_real_human_being02

masan caucau 成為真正的人

「如果非得要透過『學校』這一條必要的路徑, 那我們就去改變它。」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四年級導師楊萍這麼說。

撒舒優・渥巴拉特導演憶兒時在學習過程中,全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教育,彷彿如澳洲「失竊的一代」的學習方式。本片將探討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教育的核心價值,分別從教師、家長、學生三者緊密的關係與結構發展故事,來看見當代的族語復振及民族教育的重要。民族教育不 僅僅是文化扎根,更能建立深厚的族群意識和族群自信,雖然耆老已漸漸凋零,族群文化也隨著時代快速流失,面對重重困境的地磨兒實驗小學,還是很努力在當代教育環境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民族課程。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最後12.8公里

2006年公路局以38億元的預算推動「台26線安朔到旭海」公路興建案,部落族人對此持不同的意見與立場。這是一部以部落為主體的紀錄片,充滿理性與感性的對話,深刻描寫土地與人的關係,讓社會大眾對於開發與保存之間,有更深入的思考與反省,公路的興建案讓部落族人有兩種不同聲浪存在,在這當中並沒有對錯,真正的錯誤在於有問題的政策,該如何讓生態保育與經濟發展走向雙贏的局面呢?

官網劇照 (11)

作部落的人

過去以來,我們所受的教育是教導孩子,要作個堂堂正正中國人,但從未教育過我們,如何真正作個部落的人?當有志之士,用部落的傳統價值,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但政策的不友善,卻讓這群擁有專業又有部落智慧的部落老師,面臨著許多內憂外患的危機…。

讀《作部落的人》的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