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消失之島

Wednesday Koong 片中充滿著大海的浪淘呼喚, 閱聽人彷如在肚裡汪洋的一葉扁舟, 潮起潮落是母體起伏的心跳, 然若為了守住家園必須一步一步走向溺斃的路途, 該不該放手選擇未知好壞的風景, 而「家」的定義又究竟是甚麼? 父親擁有五個孩子必須扛起沉重的生計, 餵食海鷗是教育兒子傳統釣魚的第一課。   若隨著他漫步到海邊,岸線越來越逼近原有的生活空間,兒時玩耍的地方早已淹沒不見, 隨替而來的是髒汙的海水、暖化影響的鹽水入侵, 導致充滿蚊子的小花園已長不出健康的芋葉, 為慶祝新生兒砍下的芋頭越顯勉強。 午後則看下一代跟著節奏跳傳統舞蹈, 擔心與世隔絕的島文化終走向沒落; 在一天中,他最喜歡坐著釣魚等待的時光, 也許此刻陽光照耀的他,能捍衛自己找到的定位, 堅定的拉扯釣魚線,好像未…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身體與靈魂的視覺探索

胡台麗 2009台灣民族誌影展主席 2001年創立,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今年邁入了第五屆。影展主題從「島嶼連線」(Island Odyssey)、「遷徙故事」(Migration Story)、「家的變奏」(Family Variation)、「在地發聲」(Indigenous Voices),進入了對「身體與靈魂」(Body and Soul)的探索。 本屆影展策展人和我近年都經歷了喪親之痛,對於疾病與死亡有較深刻的體會。當她向影展籌備委員會提出以身體療癒為主題的計劃時,我建議在身體之外加上靈魂。世界各地文化在思考身心病痛與死亡時,會同時觸及靈魂的問題。國內外寄來的主題與不限主題的文化性紀錄片數量超過300部,最後入選的34部影片中有19部和主題「身體與靈魂」有關,涵蓋了從傳統到現代的多樣面貌。 人生在世最難面對的就是病痛與死亡。不同的族群文化都有其傳統的疾病觀與治療方法,也大多會藉助能夠與神靈溝通的巫師來驅除疾病或處理亡魂。此次影展有五部非常精彩的以巫師為主題的影片。首…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推薦:身、心、靈的影像觀想

林文玲 2009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策展人 觀想身體與靈魂 「身體」在過去二十年,從頗為邊緣的社會事實變成當代人類學與社會科學的核心概念,而健康與療癒的相關知識與論述也漸漸受到重視。過去社會學與人類學分別從各自的學科角度,對身體與醫療進行理解與論述。社會學主要從社會結構觀視個體,人類學從文化的組成面向定位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各別學科所發展看待身體的方式,教導人們如何理解人,打開許多知識理論,也造成不少限制。強調從社會結構或文化形成去看待身體,個人感知與主觀經驗的面向,相形之下很少有更進一步的探索。 近年來我們一直對身體、健康與醫療進行反省,尤其居主導地位的西方醫學體系,在醫療模式(medical model)的價值觀念引領之下,將人的身體視為各別器官的組合。疾病的產生是由於細菌與病毒引起,因此採用消滅或對抗的手段修復(repair)人體。在此身心二元概念之下,人體被視為可修復的機器。 人文社會學科最近轉向對身體議題的關注,延伸探討現代醫療體系對人類身、心、靈的影響,體察這兩…

image003

推薦:馬躍比吼的原住民影像運動

2007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所規劃的「導演專題」,除了引介美國霍皮族導演Victor Masayesva之外,台灣部分將介紹著名的獨立製片導演Mayaw Biho馬躍‧比吼(Pangcah邦乍族)以及他所攝製的《天堂小孩》、《揹起玉山最高峰》以及《親愛的米酒 妳被我打敗了》三部作品。 馬躍‧比吼出生於花蓮織羅部落,從小在部落成長,直到高中後才離開。在台北就讀大學時期即開始拍攝《我們的名字叫春日》、《如是生活,如是Pangcah》、《天堂小孩》與《季‧拉黑子》等作品。畢業後,曾拍攝公共電視《原住民新聞雜誌》、《我們的島》以及超視《生命告白》等電視紀錄影片,現為獨立製片。 馬躍‧比吼除了長期大量紀錄原住民影像外,也積極從兩個層面推動原住民影像的社會/文化運動:一方面拍攝影片凸顯原住民當代議題(例如台灣第一民族人名與地名的復名計劃);再一方面則透過影像展演活動喚起意識、凝聚原住民族力量(2000年台灣第一個單一族群影展「真實邦ㄗㄚ`阿美影展」,到2005年《把名字找回來》所結合的CF製作、紀錄片巡迴、網站架設以及《百人復…

a01_DeadBirds02

The Subversion of Imagination and Another Kind of Indigenous Voice

In line with this year’s theme, Indigenous Voices, the 2007 Taiwa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chose to include Native American director Victor Masayesva’s films “Imagining Indians” (1992) and “Water Land Life-H2opi Run to Mexico” (2007). Victor Masayesva is an extremely relevant contemporary American Indian filmmaker who is a member of the Hopi tribe. With the support of scholarships, he was able to attend Horace Mann High School in New York and Pr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