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ving_the_Divine_-_Seki_and_Saito

一雕入神:日本佛教雕刻職人

台灣首映

本紀錄片細緻地記錄了日本大乘佛教1400年來的重要雕刻文化。故事圍繞在一位想要成為雕刻師的學徒和其師父的生活中。藉著導演的腳步,我們將一同見證一個偉大的作品,以及這個作品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

三個摩娑

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

摩梭山區位於中國雲南省,至今一直保有母系社會的大家庭文化。「結婚」這件事對他們而言僅是外來者帶入的新名詞,他們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沒有結婚,而是在他們的生活習慣中自然地發生特有的「走婚」型態。只要兩情相悅的男女即可自由地在一起,晚上男方可至女方家中過夜,白天則各自在自己的大家庭生活,所生的小孩留在女方家中與家人共同撫養。該社會沒有丈夫、妻子、父親等稱謂,只有母親、兄弟、姊妹、舅舅、甥兒等。男人與女人會互相幫忙,但不會依賴對方,給對方壓力與負擔。

片中透過老中青三代摩梭女子的自述,充份表達出摩梭人熱愛生命、崇尚感情自由的理念。她們的際遇雖受時代變遷而異,但對感情及生活的態度仍大致相同。對他們而言,自己成長的大家庭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份。摩梭人的心靈是自由而開闊的,他們不以佔有及支配為目的,因此才能發展出自由和諧的男女關係。

隨著開放經濟的腳步,大量的觀光客湧入原本平靜純樸的摩梭山區,有些外人膚淺地把走婚解讀為隨便的男女關係,澄淨的瀘沽湖也日漸被污染。這些有形無形的傷害正衝擊著摩梭人的生活。

下午飯的菜

下午飯的菜

在蘭嶼氣象台工作了兩年多後,紀錄片工作者黃祈貿首度拿起攝影機,以極其貼近受訪者的方式,開始忠實的紀錄達悟族人的點滴生活。

本片的主角是住在野銀部落61歲的林新羽先生與他的太太。林新羽先生曾經當選第九屆台東縣議員,但是詭譎的政治生涯並沒有讓他忘卻達悟人純樸自然的生活形態。有天下午,林先生說要去海邊射魚,在經過許可後,與他熟識的黃祈貿於是帶著攝影機拍攝林先生珍貴的射魚畫面。儘管海濤洶湧,但是林先生縱身淺海,以極為嫻熟的射魚技術,輕鬆的射到五隻白毛魚。同時林太太和他們的阿姨、姨丈也在岸邊撿拾海螺。白毛魚、海螺及待會要去田裡採的地瓜,就是林新羽一家人「下午飯的菜」。

達悟族人與海洋共生、與自然共存,他們以最原始簡單的方式、不帶任何一點污染破壞,取得每日所需之糧食及生活工具。「如果要吃魚,我們就到門前的海裡游兩圈,如果要吃飯,我們就到稻田裡挖幾個地瓜。生活應該就是這樣。」這是導演黃祈貿對本片下的最好註腳,而恬適怡然的自然生活,真的本來就該這樣。

劇照 (2)

不得不上路

描述花蓮東昌村里漏部落阿美族的Sikawasay,這樣一群擁有神靈的人,特殊的天職身份讓祭師們年復一年的維持著傳統祭儀,在終日與群靈互動的生活中,展現彼此相互依存的命運與情誼,也見證這美麗卻逐漸凋零的文化。跟隨田野工作者巴奈·母路二十多年來陪伴祭師團體的軌跡,藉由影像記錄挽救消逝中的儀式,也為這群祭師留下生命中豐富的風景和故事,而巴奈自己也在許多的生命經驗裡感受到,冥冥之中神靈也指引著她走上這一條不得不去面對的道路。

讀《不得不上路》的推薦文章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二十歲的夏天

這是一部關於青春與夢想的紀錄片。覺安是藏醫班的學生,實習期間回到家鄉做藏文代課老師,即將畢業的她猶豫著是留在草原上教書,還是通過考試取得藏醫工作呢?同齡的嘎瑪和多吉是草原上一起長大的小夥伴,藏曆新年他們來到覺安的家中,談論著自己對未來的理想。離開還是留下,他們的夢想能否在二十歲的夏天裡實現呢?

g4

亞馬遜的孩子們/弓箭2.0

跟著巴西導演丹妮絲.贊馬可前往亞馬遜雨林的中心尋找她15年前所拍攝照片中的原住民孩童。過程中,這群極具復原力的人們,因一條貫穿雨林中家園的馬路,帶來了生活上的變化。從阿米爾.蘇魯依酋長努力對抗非法伐木到暗殺傳奇橡膠採集者奇哥,這部富含詩意與影像風格的電影隨著全球化議題,喚起我們的同理心。

導演於2008年又回到當地,攝製了原住民運用筆記型電腦所提供的Google Earth軟體來創造地圖,以達到紀錄文化傳統並監控森林盜伐目標的紀錄短片《弓箭2.0》。

Andrea_Sinarahua_-_GREEN_RIVER

亞馬遜的綠色靈魂

由死藤(ayahuasca)聖歌引導,《亞馬遜的綠色靈魂》是進入亞馬遜深處的詩意之旅。這部電影探討了聚集在亞馬遜流域的三個小村莊的時間概念,讓觀眾沉浸在薩滿的住居和典型的當地社群情境。

這種混合敘事的形式體現了當地老者的樣貌,喚起對十九世紀末橡膠殖民主義者的記憶;古老的原民文化仍然存在,正因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入侵而逐漸消失中。

 

讀《亞馬遜的綠色靈魂》的推薦文章

 

10/6  13:00

 

 

劇照-4

交織在安地斯山與時尚之間

秘魯的羊駝毛是安地斯社群及其深厚的編織傳統中重要的原物料。《交織在安地斯山與時尚之間》是一交織了這些構成羊駝毛風尚的不同場域與社群的觀察式紀錄片。這部電影讓人感官沉浸於從動物到伸展台等構成此供應鍊的不同織體。透過音畫並置,《交織在安地斯山與時尚之間》探討了安地斯工匠、羊駝牧民、都會設計師、發展規劃和新興秘魯時尚界之間的複雜交纏關係。

c4

人心黃黃

湯姆年輕之時,對自己生而俱有的兩種血統感到焦躁不安,掙扎在二種文化的邊緣找尋立足之處。本片橫越澳洲大陸,帶我們走進湯姆過往的世界,他試圖尋覓父親的葬身之處,最終面對的是他內心深處對於愛與自我認同的情感。

人與馬

人與馬

在荷蘭的澤蘭省至今仍有少數農夫不使用現代機具耕作田地,保持傳統的犁馬耕作方式,這種耕作馬屬於比利時的未馴種,外形高大厚壯,個性沉靜溫和,自古因當地需運送厚重的陶土而開始為農人所用。現今所有的農人都以機械耕作,但這群少數愛這種馬的人仍堅定地持續著和馬相依工作的生活模式,不願改變。

這些農人的生活和馬息息相關,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馬的飼養、訓練以及參加當地舉辦的冠軍馬錦標賽是他們生活的重心,也是成就感所在。他們和心愛的馬一起工作所產生的默契與信賴已超過工作的範疇,變成一種嗜好與樂趣。

現代機具雖然效率很高,但這些農人覺得機器耕作會破壞原有農村的美,和馬配合無間的耕作方式,才是土地應有的節奏與和諧。他們視馬如親,也把牠們當作最佳的工作夥伴。這種生活是他們對自己珍視的事物所表現的堅持。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人類動物園

19世紀末期,一名德國商人從智利的四個原住民族部落中,挑出從老到小共25個人,帶到歐洲在不同城市的展覽會場上,把他們像動物一樣地公開展示。導演漢斯‧莫奇跟歷史學者克利斯‧巴斯,重溯那段誘拐原住民、擾動不已的旅程。其中蘇黎世大學人類學系團隊發現卡瓦瓜文化中五位成員的遺骸。在歸還遺留的過程,突顯出今天仍存在不尊重原住民族與種族歧視的現象,也呈現出人類學家與卡瓦瓜後裔強烈的連帶關係……

MARGOT1

人類學家瑪葛

瑪葛.迪亞斯於1958-1961年間參與四次民族誌工作,先後赴莫桑比克北部及葡萄牙殖民地,完成註冊並拍攝了珍貴的馬孔德文化視聽紀錄。這經驗改變了她的一生。本片探索其幕後身影,從她年輕時在德國的生活,到與葡萄牙民族學家喬治迪亞斯的婚姻,再到在莫桑比克的共同任務。

 

b9

他們都說我瘋了

歡迎進入我的腦袋!我的名字是約翰.卡第根,我是個精神分裂的藝術家。《他們都說我瘋了》是關於我腦袋裡的世界的紀錄片。這是個紊亂的世界,充滿著妄想症、創造力、恐懼以及慾望。我每天在這世界掙扎,試著去了解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d4

以現代之名

這是一個講述捷克境內以德國酸菜和拉德蓋斯特啤酒著名的小鎮如何與在當地設廠的韓國現代汽車公司周旋的故事。原本的捷克小鎮因為史上最大的新建廠房投資計畫,一轉而成為工業區。然而,長久以來許多不願意賣地蓋廠的農夫皆感受到這位新鄰居所施加的壓力,甚至是匿名的死亡威脅。結合片中七個主要角色的觀點,歡樂與駭人並存正是這個地區突然轉變的寫照:為生產汽車產生的政治性荒謬震盪。

sfumato 13

伊朗少女的摩托夢想

《伊朗少女的摩托夢想》紀錄了一個伊朗的農村家庭中正值青少年的兩個孩子。年長的大姐是家裡的重要人力,但伴隨著她對騎機車的渴望,這個家中的矛盾也逐漸升高⋯⋯

 

c1

伊邦小孩的影像信

四個伊邦村的孩子興高采烈地介紹他們的村落,原來他們正在回應來自古巴山村孩子的提問。攝影機跟著他們一起認識家人、玩具、慶典 …,最後,他們也寄了一封影像信,想問問另一個世界的小朋友是怎麼過生活的?

f3

佛陀墕

導演駐守在陝北的偏僻山村拍攝黃土高原上農民的生存環境、生活習俗延續與宗教信仰以及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潮下的處境,但傳統終將淹沒在現代文明。影片根據占卜的四個卦象敘事,分別由夏、秋、人口、國事四籤構成:人口大量外出,年輕人離開熟悉的家鄉,村子裡只有老弱病殘…處在現代文明邊緣的他們在面對土地時,似乎只有神可以安慰受苦的心靈。

官網劇照 (11)

作部落的人

過去以來,我們所受的教育是教導孩子,要作個堂堂正正中國人,但從未教育過我們,如何真正作個部落的人?當有志之士,用部落的傳統價值,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但政策的不友善,卻讓這群擁有專業又有部落智慧的部落老師,面臨著許多內憂外患的危機…。

讀《作部落的人》的推薦文章

使命灣:第507天 (小1)

使命灣:第507天

《使命灣:第507天》記錄了為爭取毛利人的土地權利而佔領使命灣的行動。 1977年,政府提議將奧克蘭市中心的毛利人土地進行再劃分。那堤法祖瓦(Ngati Whatua)人佔領了土地,建造了生活區,並種植了作物。影片著重在佔領行動時抗議者被強行驅逐的第507天。

 

10/5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