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場次表
2023年10月5日
愛戀排灣笛
台灣南部的排灣族有相當豐富而多樣的鼻笛與口笛吹奏傳統。本片透過四位與排灣笛結下不解之緣的代表性人物,在優美哀淒的笛聲所伴隨的日常生活中呈現出排灣文化中最深沈的情感與美感經驗。年長者津津有味地談論著難忘的青春戀情,有喜悅,也有階級社會造成的悲情。雙管鼻笛聲模仿百步蛇的叫聲,哭訴著個人與族群哀傷的命運;單管與雙管口笛也傾吐著對舊居土地與優美傳統的思戀。排灣族創始傳說中的百步蛇、太陽、陶壺、熊鷹在影片中與笛聲結合,成為排灣族愛戀與哀思之情的象徵。
對媽媽說不出口的事
本片述說我與父母,尤其是母親的關係,我們共同居住於孟加拉達卡。自2002年朝覲聖地麥加後,曾是熱情藝術家的母親開始遵循伊斯蘭教法,與世隔絕。因伊斯蘭教義,她敦促我快結婚,別再拍片。我想解決分歧,答應陪她前往朝覲,並揭露我有印度教徒男友。但疫情,我被迫留在父母身邊,目睹他們健康日漸惡化。我試著接受與母親之間仍存在的共通點。
2023年10月6日
給國王跳舞的男孩們
本片記錄了幾名孔劇學生的六年學習。泰國自2014年政變以來,政府進行許多改革,尤其教育方面,強調君主制和美化王室,卻忽視基本人權。儘管全球日益關注人權,但軍政府認為人權違背其價值觀。本片拍攝始於新王繼位,隨後發生重大抗爭,軍政府卻暴力手段壓制消除反政府抗議,而抗議者多仍是高中生和大學生。
媽媽
身為墨西哥的索西人,我在聖母瓜達魯佩與大地之母的神聖圍繞下長大成人。身為一名兒子,我從小因為沒有父親而被嘲笑,也為此責怪母親。本片是一段母子之間的對話,探索著彼此之間的矛盾,互相瞭解與接受,並反思自然化的暴力與其繁衍。
記憶家園
桃園航空城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都市計畫,上萬居民不得以搬離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空間及歷史產生鉅變。
為了留下最後的的家園記憶,我們以空間為橫座標,歷史為縱座標,在即將夷為平地之際,記錄下五味雜陳的複雜的情緒,展開未來的歷史行動。
數位地景中的類比實踐
本片以實驗性質探討民族誌研究與表現方法,涵蓋類比電影社群、柏林、維也納的電影製作,以及伊斯坦堡的機械修護和攝影。在數位時代,藝術家仍使用被淘汰的科技,技師和商家努力保留這些科技。片中呈現人與工具關係,以感官、情感和影像科技為基礎的藝術產製技術。整部片探索了民族誌研究的新形式與角度。
訊號異常:數位記憶
本片探索煙霧、像素、樹木、人類以及失去與尋回之間的交錯。導演深入奧勒岡的燒毀森林,以個人反思引導觀眾探索失去,呈現裸露的土地、岩石、群山景象。本片透過尋獲的影片、Google地圖、實地考察紀錄,帶觀眾探訪「黑色教堂」,玩弄虛實概念,質疑我們與虛實環境的關係。
2023年10月7日
北極之聲
本片講述的三段故事,皆是關於居住在極北方的人們與他們的人生抉擇。每段故事皆為角色人生中的傳統、生活與音樂做出論述。本片講述兩個文明社會 – 現代世界與種族群體的鬥爭。
樹葉窸窣呢喃:賽隆之歌
本紀錄片以親密與私人的角度致敬印尼的本土農業文化。此文化以傳統棕櫚酒為核心,融合數百年來對宗教的奉獻,並存在於全球最大的穆斯林人口國家中唯一以天主教為主的地區。
印尼移工疫情中的數位社群
本片是一部短紀錄片,由一群居住在馬來西亞的印尼家事移工所拍攝;他們在2021年疫情高峰時得到影片製作團隊的幫助。“Rasa dan Asa”在印尼語中代表「滋味、感受與希望」。在片中,賓蒂與尼格拉姆訴說著鮮少公開的私密故事,講述外籍移工的毅力。
點燃新時代:古巴網紅
本片跟隨一群由千禧世代青年所組成的初代古巴Youtube創作者。這些年輕人對社會與政治議題擁有明確的想法,也想要將這些想法傳達給全世界。然而,自從其中一位Youtube創作者迪娜親身遭遇性侵犯後,她重新評估網路平台的功用;她現已將自己的頻道奉獻於女權議題。他們不僅透過數位媒體表達自我,也經歷與參與了古巴近期的轉變。
備忘錄
這是一對困於上海廉租房的電影製作人情侶的影像日記。面對無盡的瘋狂,有人瘋了,有人攝影機破「窗」而出,見證了這個國家史無前例的社會隔離運動。
離散藍調:希臘Rembetika
「Rembetika」是一種在流亡和街頭誕生的音樂,起源於 20 世紀初的大量人口遷移。導演瑪麗.祖爾納齊追溯了她的祖先從土耳其遷徙到澳洲雪梨的過程,然而在這過程當中,她不僅發掘家族軼事,更因此得知音樂是如何在過去的艱困環境中作為寄託,成為人們的精神支柱。《離散藍調:希臘Rembetika》講述了一段關於音樂和移民所不為人知的精彩歷史故事。
新幾內亞田野錄音
1961年,羅伯.嘉納組織哈佛皮保德探險隊前往西巴布亞(荷屬新幾內亞)與胡布拉人生活五個月,而來自富豪家族的麥可.洛克斐勒負責拍攝錄音。此探險產出了電影《死鳥》、攝影集、彼得.馬修森的著作《山牆下》,以及兩篇民族誌專著。本片擴增音效,使用37小時錄音素材,記錄此段過程,並反思人類學發展歷史、洛克斐勒的生活,與西巴布亞持續的殖民歷史。
反叛之物
導演卡羅萊納.阿里亞斯.奧爾蒂斯返回哥斯大黎加,試圖重建她和父親之間的感情。然而,在她返鄉後,她的父親被診斷出患有胰腺癌。在父親接受治療期間,卡羅萊納遇到了考古學家Ifigenia,專門研究哥斯大黎加的神秘石球謎團。卡羅萊納決定跟隨Ifigenia進行調查,探尋消失的原住民歷史。在參與考古的過程中,透過探索這些神秘圓球物體的真相,反思關於自我的真相。卡羅萊納找到了另一種陳述死亡的方式,並從中獲得了啟發。
揹獵物的女人
隨著冬天來臨,Heydi帶著姪兒重返舊獵場,重新開路與巡視新獵徑,為期四個月的狩獵季節,Heydi在自己守護了一輩子的土地上,一步一步帶著姪兒進入了她的狩獵世界。本片以親密而沉穩的鏡頭紀錄Heydi Mijung,以女性獵人入山的日常生活逐步建構出人與生態、動物相互依存的關係,遵循著祖訓Gaya,一步一步的踏在祖先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狩獵方式守護了整座森林。
40步的距離
一間東正教學校將半個校園分給新的非宗教學校。兩間學校必須在共用的校園中共存,它們相互衝突的身份也受到考驗。
2023年10月8日
客家說唱一甲子 徐木珍
客家山歌是農業時代客家民族表達情意或講述歷史的傳統媒介,往昔「我口唱我心」的即興唱詞,被稱為「隨口來」。
1944年生於新竹芎林鄉間的徐木珍,因為眼盲,自幼即擅長以山歌二弦往來唱和,成為名聞全台的客家山歌即興大師。
在今日客家山歌逐漸表演化以及母語流失的趨勢下,山歌失去即興交流功能,徐木珍的「隨口來」愈形孤獨及珍貴,他在2020年底去世,本片記錄其一生行跡。
人類學家瑪葛
瑪葛.迪亞斯於1958-1961年間參與四次民族誌工作,先後赴莫桑比克北部及葡萄牙殖民地,完成註冊並拍攝了珍貴的馬孔德文化視聽紀錄。這經驗改變了她的一生。本片探索其幕後身影,從她年輕時在德國的生活,到與葡萄牙民族學家喬治迪亞斯的婚姻,再到在莫桑比克的共同任務。
遇見尚‧胡許
這部短片是胡台麗2002年到巴黎參加尚‧胡許創辦的法國國際民族誌影展期間拍攝的。目的是為了於2003年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時將主題導演尚‧胡許介紹給台灣觀眾 。沒想到尚‧胡許竟於2004年過世了。在這部影片中尚‧胡許談到他的新婚姻、他對人類學博物館中的收藏品被移至另一展館的憤怒、他無政府主義者的傾向、他的夢想與幻想等。
我念的原住民專班
2003年起教育部鼓勵各大專校院設立「原住民專班」,但定位上不是一般科系,也沒有一般科系至少有七名的專任師資,有些原專班甚至一名專任師資都沒有,資源的缺乏與不友善的制度之下,難以建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高等教育。紀錄片裡可以看見tjuku老師很努力的在爭取各項資源,用心的去發展原專班應有的課程內容,希望培育出熟悉傳統文化並結合專業學科,從原住民觀點來為原住民社會服務的人才。而學生Taba、Azima、Kaynga雖然在都市長大,但他們很積極的透過課程與實踐找回與山林之間的關係,最後能獨單一面走入山林,將傳統陷阱的知識於畢業展來分享,那種族群自信的表現可期待原專班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Maro’ay to ko kerah 何處是我家
溪洲部落歷經火災、水淹,建立如今新的部落,城市裡還有許多像「溪洲部落」一樣的城市部落,他們未來該何去何從?世人是否有日能真正理解他們?
夢洄
儘管處在基督宗教昌盛與醫學發達的年代,對原住民族來說,傳統信仰始終是被需要的。想要知道往生者的心願,只能透過巫醫的占卜與儀式來得到解答。在當代,這些傳達祖靈意志的人,數量日漸稀少,但他們仍舊堅守岡位,希望能夠建立橋樑;但不論是尋求儀式的患者,還是巫醫本身,在儀式後仍有各自的問題要面對。
艾卡涅:水下奇緣
島嶼上的一名戰士在抵擋入侵者的戰役中受傷,墜落至神秘的水底世界。章魚拯救了戰士,並化身為年輕帥氣的男子;兩人墜入愛河,展開一段史詩般的冒險。
傳統舞蹈新性別:薩摩亞羅傑斯舞團
本片在太平洋島嶼上,以親密角度一窺首批廣為人知的跨性別男人群體 – 薩摩亞的羅傑斯。他們的人生故事包含不被家人接受的寂寞、流落街頭,以及教堂、烹飪與跳舞帶來的同胞情誼,揭露了身處在深植於島嶼社會的文化與傳統中,將會為生活帶來何種挑戰與可能性。
卡佩瑪胡:治療石的故事
在威基基(Waikīkī)有四座巨石矗立著,目的是向幾位醫者致敬,他們在數百年前將醫術從大溪地傳授至夏威夷。當地人以一塊銘牌紀念醫者的貢獻,卻沒有提到醫者是瑪胡人(mahu) – 也就是擁有跨性別特質的人。本片講述這幾位醫者的故事,並探索殖民主義席捲太平洋地區後,瑪胡人所受到的影響。
繼承
在這部圖像回憶錄中,導演伊麗莎白.A.波維內利將祖父母口述的有關地方及血統的家族故事與歐洲移民的廣泛社會敘事結合,探究我們從我們的祖先那裡繼承了什麼—究竟是血統,地方認同,亦或是社會身份呢?波維內利透過多層次的圖像複雜化歐洲移民故事,並利用圖像的模糊性為這些故事提供了批判性的人類學陳述。《繼承》既是回憶錄,也是對家族、種族、社會和國家認同的視覺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