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片~1

獨龍江

獨龍江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每年冬季,高黎貢山的大雪把進出獨龍江的道路徹底封閉,這樣的狀況會持續半年之久,在這半年中,獨龍江成為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獨龍族世代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獨龍族是中國人口第五少的民族,只有七千多人。1949年之前,獨龍族還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最近幾十年來,獨龍族的社會面貌、生產生活方式、文化傳統等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但由於所生活的地理環境較為封閉,很多傳統仍然得以保留。

2012年5月,我們開始用攝像機紀錄正在變化之中的獨龍江及獨龍族社會。我們選擇了位於獨龍江鄉最北面,獨龍族傳統保存最典型的迪政當村作為拍攝樣本,在八年的時間中,多次進入拍攝,紀錄下了這段時間迪政當村的各種變化,從村容村貌到人們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的微妙變化,以及由社會大環境的變動而必然導致的矛盾衝突。

 

d13

王冠與我們作戰

時為2000年夏天。一群漁夫在米拉米契灣平靜的海面捕捉龍蝦。忽然間,一大群馬達船破壞了原本的平靜,對著漁夫猛烈攻擊,導致漁船翻覆,多人摔出船外。

受到攻擊的漁夫是加拿大原住民,來自艾斯堅努(Esgenoopetitj)的米馬克(Mi’gmaq)族人。發動攻擊的是加拿大政府的漁業署。加拿大政府為什麼會對一小群原住民發動近似戰爭的舉動呢?這項捕魚的權利受到高等法庭決議的保護。但他們出海漁撈時,卻遭到非原住民漁夫與政府單位的非難。正義會站在哪一邊?王冠是否與他們同在?

TICS_Still

生命的抽搐:妥瑞日常

丹尼爾、瑪莉卡和里歐是三位妥瑞氏症患者。長期生活在社會刻板印象下的他們,決定放下原有的生活,起身前往法國與德國的妥瑞氏症研究機構,並接受當地機構的治療方式。在此展開一段生活後,他們似乎發現了治療妥瑞氏症的新契機⋯⋯

e2

男人的海,女人的水芋田

在父親的記憶裡,家族漁團曾經有過十人大船的造舟經驗;回溯至民國60幾年的景象,父親是家族漁團中唯一的耆老,為了能在晚年留給漁團家族一艘共有的大船與造舟記憶,暌違30多年後開會決定了這次的造舟計畫。影片以達悟女性觀點為主軸,透過造舟文化表現達悟女性在造舟期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e5

畢摩紀

在中國四川大涼山生活著原始部落的彝族人,他們的大祭司叫畢摩,千百年來,畢摩靠念誦各種經文做法事來溝通著彝族人和天地鬼神之間的關係。本片講述了三位畢摩:咒人畢摩、招魂畢摩及村官畢摩在時代變化之下的故事。

c6

畫我家園

三個女人分享著她們如何透過藝術表達的形式,描繪心中依戀最深的家園,一個可以給人歸屬感,可以漫步其中,與之共舞的所在。菲麗絲撿拾河床上的小石子、珮姬畫著隨風起舞的草原、蜜妮則畫出她想告訴孫子們的故事 …

d4

異域幻夢

因國內戰亂而遷居德國的第三世界孩童,在孤兒院裡萍水相逢,進而結為好友。這次,他們要合作拍片,自創自演,每個人都得參與其中。交錯的生活與劇情,編織出內心憧憬但也血淚斑斑的夢想。

c9

當部落遇到國家

《當部落遇到國家》整起事件的起伏轉折,正是千百年來,台灣原住民族在國家體制下受到壓迫的呈現。這是來自部落的純粹力量,因為司馬庫斯櫸木事件沒有宗教或政治背後的操作,只有族人集體的單純理念向國家扺抗。

b3

癌過人生

33歲的愛隆是Mayumana團體的共同創作人以及發起人。處在事業巔峰的愛隆某天接到令人震驚的消息:她的胸部出現腫瘤。她開始面對因疾病產生的一堆挑戰,與夥伴間的應對也有了大麻煩。本片紀錄這位卓越年輕女性的非凡世界,也讓我們分享了愛隆克服一切困難,從脆弱轉而找到力量的生命旅程。

a3

癲狂仙師

《癲狂仙師》是一部關於宗教儀式的紀錄片。在20到50年代,西非盛行一種叫「浩卡」的儀式。參與浩卡的大多是來自尼日農村的移民,他們遷徙到迦納首都阿克拉市,這些農村移民大多從事勞力工作。

導演胡許被要求拍攝每年一度的浩卡儀式,信徒們在進行傳統的「浩卡」儀式時,會被許多與西方殖民勢力有關聯者以瘋狂激烈的方式附身。在儀式中移民者的心靈獲得釋放。

d11

白人研究院

「白人研究機構」 (Qallunaat Studies Institute) 是加拿大伊奴族人組織的一個學術團體。這個機構的主持人 Zebedee Nungak 覺得,伊奴族人被白人當作活標本研究了幾十年,也許是該反過來,換他們好好探究:白人們為什麼習慣用無意義的方式和彼此打招呼?為何總是想統治整個世界?這些「白人學」者將告訴你他們的發現。

c8

白色追憶錄

所有探討白色恐怖的書籍與影像,大都以漢人為主體,而在噤若寒蟬的時代中,原住民族同樣亦步亦趨,深怕一個不對,就會遭遇清算,甚至危害家族。本片透過林瑞昌、林昭明與高一生故事,訴說台灣原住民族所受到的白色恐怖。

tieff-2021-1200-x-1200-square

監禁中的自由

塔哈爾監獄,40位女人、34位孩童、四間牢房,沒有罩袍。在阿富汗通常是看不到女性的臉龐的。在自家外,蓋住全身的罩袍徹底掩蓋了女性的身分,使阿富汗女性隱形並噤聲。只有在監獄中除外,在此她們無所可失。希瑪、莎拉、娜吉巴、拉提弗和許多其他人,她們的「罪行」和她們的故事再再見證了當人面臨可憎的生存環境時,所能展現出來的內在力量和尊嚴。

官網劇照

相遇在那端森林

我喜歡森林,喜歡森林的沈靜與神秘,森林像教堂,靜寂的讓人學習敬畏和祈禱;森林是教堂,走進時會經驗與自然大地相遇的心靈態度。

內心歡悅擁有生命中的藝術創作旅程,使我有機會與人們的藝術思潮「相遇,在那端森林」。「那端森林」意涵著人類生活美學那浩瀚無邊的畫框,更隱含著人與生態大地之間相互依存的永續關係和彩繪的心靈故事,感念藝術閱歷讓自己富足,我覺得人生擁有的至高財富,莫過於得到充實而珍貴的生命經歷,我們需要追尋將遺忘的純真,需要抓住那些深刻的、明亮的、幽默而友善的記憶,化為藝術創作那可觀看的香氣。如果說藝術創作是不斷創造人類新的生存價值的話,藝術家的生命經歷應該就是藝術品的重要結構和視覺張力,透過藝術的創作展演,激發新的優雅和美麗的另一個永不遺忘的生命痕跡。

我將持續奮力創作,試圖把內心的原真符碼和文化語彙的精髓,轉譯為可「相遇」的景緻,堆疊要「在那端森林」分享的內在和諧與盼望重生的當代美藝思維

d3

看不見的Jinn

當摩洛哥人在60至70年代移民到歐洲時,也帶來了他們的文化與「祖傳」疾病,一種因祖靈附身,所造成的氣喘、癱瘓、癲癇或不孕等症狀。在歐洲,大多數的北非家庭成員或多或少都曾有過這樣的「患病」經驗。這個「祖傳」疾病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透過傳統治療者的幫忙,我們看到兩位摩洛哥婦女如何與這股看不見的力量遭逢、溝通的過程。

c5

看山的人-芎蕉坑之歌

芎蕉坑位於苗栗縣大湖鄉西北側,一個蔥鬱醉人的客家小聚落,居民仍過著傳統的客家生活,多以務農為生。由於傳統經濟型態的沒落,使得這個美麗山村的居民不斷外移,十幾年前,芎蕉坑尚有百餘戶人家,現在還居住在此的,僅二十多戶,其中大多數為老年人。

不過,留在芎蕉坑的居民仍保有著客家人勤勞作息、節儉持家的傳統美德。影片紀錄著村落中老人們的生活與鄉土的感情;他們談著對婚姻的看法、聊著在山中生活將近一世紀的人生體驗、在竹林間大聲地哼著山歌,他們自有一套生活哲學。山城的客家老人悠然自在地散發著山的氣質。

b1

看見漸凍生命之最親密的電腦化家庭

科技的運用對於漸凍人來說,就像是感官與身體的延伸工具。謝世育目前住在「祈翔病房」,即使口不能言、身不能行,但透過電腦和網路傳輸,謝世育仍然以一家之主的身分,維繫家庭感情,建構了「最親密的電腦化家庭」。

2018020375

看見阿爾瓦科人的看見

《看見阿爾瓦科人的看見》是在哥倫比亞的阿爾瓦科社區當中觀看(他們自己)一天的故事。透過導演阿曼多.維拉凡尼亞的鏡頭拍攝,我們了解「觀看」對當地原住民的意義。藉由觀看照片和電影的過程,我們看見了阿爾瓦科人的外在是如何被視覺化體現,而導演對此的詮釋即是在觀看的行為中,他們觀看並演繹了自我。

 

10/6  14:30

 

 

g1

眾族同聲

本片從家族與文化保存的核心議題,隨著東尼一起進行對自身文化的探索。母親死後,東尼與台灣親戚團圓,發現他的家族源自於一個特殊原住民文化的泰雅部落。然而,泰雅族和台灣其他原住民族文化都面臨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在這趟旅程中,與不同的人物會面帶給東尼很大的收穫。每一個新發現都為自己、弟弟和妻子開啟一扇發現台灣原住民族歷史、掙扎和獨特之美的窗。